溪洛渡水电站实现廊道巡检全智能化
2025-09-25 作者:彭宗卫(三峡传媒)、赵娜、孙长江

  近日,从世界第四、中国第三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传来消息,该电站已实现机器人廊道巡检业务全覆盖,意味着三峡集团对285.5米级高坝运行状态的感知和监控将更加全面、准确、快速。

  溪洛渡水电站地处四川省雷波县和云南省永善县交界的金沙江河段,总装机容量1386万千瓦,是国家“西电东送”骨干工程。该电站拥有超大规模地下洞室群,大坝廊道总长超5公里,水垫塘廊道总长超3公里,其中水垫塘廊道呈网状结构,且存在45度爬坡,对廊道运维巡检人员体力、耐力要求较高。

  溪洛渡水电站

  针对人工巡检的局限性和结构损伤的隐蔽性,溪洛渡电厂于2021年起,启动水垫塘及大坝廊道无人化巡检、多源感知、健康诊断、综合评价、管理体系等多方面关键技术研究。电厂借助巡检机器人、物联网等新技术,成功研制并投入4个轨道式机器人,3个履带式机器人,1个四足机器人,实现水垫塘及大坝廊道无死角、立体化、智能化的全方位结构安全感知。

  轨道式巡检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进入水电巡检领域,极大提高了水电巡检自动化程度。“原来巡检一次廊道,至少需要投入2名员工,用时2天才能完成。如今,整个电站廊道巡检业务全部由机器人替代,运维人员仅需通过巡检机器人数据管理系统即可实时查看机器人的位置、状态、巡检数据等,快速完成常规、加密、专项等多条线路的巡检任务。”溪洛渡电厂生产管理部水工/金结设备管理主任侯春尧介绍。

  履带式巡检机器人

  具有自主充电功能的智能巡检机器人还可实现24小时不间歇巡检,巡检精度达到毫米级,比人眼观察更精准,巡检标准明显提高。如在廊道巡检中,第一次观察到的某个点位混凝土裂缝宽度是1厘米,第二次巡检时,同一裂缝的宽度发展为1.1厘米,人眼无法发现该变化,机器人却能精准捕捉到,并在巡检报告中及时体现。

  四足巡检机器人则是首次应用于大型水电站水垫塘廊道巡检工作。它采用仿生设计,搭载了激光雷达、检测作业和自主导航等先进单元,行进速度最快可达3米/秒,一次巡检可覆盖3公里范围廊道。“四足巡检机器人采用行业先进的激光与视觉融合的SLAM导航技术,可以在无网络覆盖的廊道内实现自身的精准定位,且不受光线变化影响自主规划巡检路线。”侯春尧说。

  工作人员调试四足巡检机器人

  随着机器人廊道巡检业务的全覆盖,智能机器人在溪洛渡水电站运维管理中的实施应用已初具规模。“智能化电站建设,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我们大胆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为电站运行管理提质增效,用硬核科技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目前,溪洛渡水电站廊道机器人巡检可到达、可巡检、可识别、可诊断、可控制,聪明大坝更‘聪明’了。”溪洛渡电厂厂长、党委副书记刘志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