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8时,三峡水库坝前水位达到175米,标志着三峡工程转入正常运行期后首次实现175米蓄水目标,为今冬明春的供水、航运、生态、电力保供等提供了有力保障,将在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前,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水库已相继完成今年蓄水任务。至此,三峡集团所属长江干流梯级水库2021年蓄水目标圆满实现。
175米!“转正”后的首份完美答卷
175米,是三峡工程的正常蓄水位,也是三峡工程全面发挥各项功能的重要标志。从2010年到2020年,三峡工程已连续11年成功实现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2020年11月,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转入正常运行期。
2021年9月10日0时,三峡工程175米蓄水工作正式开始,开启了正常运行期175米蓄水元年。10月9日0时,三峡水库库水位突破170米,蓄水进入最后5米冲刺阶段。10月31日,三峡水库库水位达到175米,连续第12年实现175米蓄满目标。
52天!今年的蓄水工作难度升级
在历时52天的蓄水期间,长江流域暴雨预警、高温预警频发,三峡集团在长江委、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应对罕见秋汛防洪、“秋老虎”高温保电等多项调度任务交织的挑战,奋力实现175米蓄水目标。
长江电力密切关注长江流域水情气象情况以及上游水库调蓄计划,加强水文气象会商,严格执行长江委调度令,精准下达三峡电站闸门启闭指令,合理优化蓄水进程,平衡蓄水与防洪、航运、补水、保供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了大国重器“顶梁柱”作用。
电力保供工作刻不容缓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全国电力供需形势严峻,三峡集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发改委、国资委、能源局等部委工作要求,保障清洁能源安全可靠供应,确保关键时刻发得出、顶得上,坚决打赢能源保供攻坚战。
受华西地区秋雨持续影响,2021年蓄水期间,三峡工程共遭遇4场30000立方米每秒及以上量级洪水,长江电力通过科学调度,充分利用中小洪水资源,实现三峡电站增发电量16.5亿千瓦时。整个蓄水期,三峡电站累计发电200多亿千瓦时,其中9月迎战“秋老虎”以及国庆节保电期间,发电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当前三峡工程可用水量221.51亿立方米,为今冬明春国家能源保供积蓄三峡力量。
监测结果表明,蓄水期间,三峡大坝、电站、船闸、升船机及其附属设备设施运行状况良好,库区泥沙、水质、地震地质等情况正常,无异常现象。
首次正常运行期蓄水圆满实现,标志着三峡工程十余年试验性蓄水调度成果得到认可和固化,工程质量满足175米常态化蓄水调度要求,蓄水工作由边实践、边总结转变为以全面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和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为目标的常规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