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地下厂房已经进入施工阶段,导流隧洞实现通水过流,大坝混凝土浇筑即将开始……”站在乌东德水电站施工现场,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乌东德工程建设部主任杨宗立满怀自信对记者说。
面对地质条件复杂、河谷气候干燥等困难,乌东德工程建设部与各施工单位一起,攻坚克难,争分夺秒,让这座世人瞩目的巨型电站的建设有序开展。而在这之中,一场围绕工程建设的劳动竞赛,成为助推乌东德项目建设前进的巨大动力和引擎。
借鉴三峡工程成功经验
乌东德水电站坝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与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交界的金沙江下游河道上。总装机容量1020万千瓦,位居世界第7,国内第4,采用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顶高程988米,最大坝高270米,是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建设的水电站之一。
为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推动金沙江下游水电工程建设步伐,三峡集团充分借鉴三峡工程建设成功的管理经验,在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下,自2006年开始持续在金沙江水电工程建设中开展以“当好主力军、建功金沙江”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
三峡集团公司工会工作部副主任裴成新 告诉记者,劳动竞赛在向家坝、溪洛渡、乌东德水电工程建设中深入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建设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了金沙江流域水电工程项目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促进了工程建设,提升了职工素质,和谐了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竞赛活动开始前,三峡集团对金沙江流域下游4个水电工程的建设特点进行了分析,根据4个项目的具体特点,提出了金沙江劳动竞赛采取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表彰、分工程实施、分层级开展、分类别竞赛、分年度评比的“三统四分”的竞赛办法。
“劳动竞赛不仅促进了巨型水电工程建设,而且成为新时期广大建设者践行 ‘中国梦,劳动美’的重要载体,成为他们参与工程建设的自觉行动。通过20年的劳动竞赛,我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竞赛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裴成新告诉记者。
据了解,去年下半年,乌东德工程建设部按照金沙江劳动竞赛委员会要求开始筹备劳动竞赛的相关事宜,并于今年2月正式启动。根据施工单位、设计监理单位、后期保障单位的不同特点,竞赛组委会制定了考核评比实施细则。各参建单位高度重视,制定了各自的竞赛工作方案。
乌东德项目的主要施工方———葛洲坝乌东德施工局副局长袁瑞卿告诉记者,从去年“战高坡,保度汛,创典范,保‘三零’”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到今年“勇闯安全关,决胜高边坡,周密度转序,匠心创典范”为主题的劳动竞赛,他们制定了周密的参赛计划。
唱响“劳动光荣”主旋律
劳动竞赛的如火如荼开展,激发了各参建单位极大的参与热情。据裴成新介绍,近年来,在乌东德项目建设中,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获得表彰,成为项目建设中的佼佼者。
站在乌东德项目下游围堰上,峡谷陡峭,群山巍峨。如果不仔细观察,可能人们不会注意到,正有一群工人作业于峭壁之上,钻孔、插杆、注浆……他们是葛洲坝乌东德施工局从事边坡防护的专业队伍。在工地上,他们被形象地称为“蜘蛛人”。
“乌东德水电站左岸最大坡高约上千米,右岸最大坡高约830米,均为超高型高边坡,两岸共有近50万平方米的边坡亟需治理。”杨宗立说。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坡度大,边坡的稳定与否,直接着关系着乌东德主体工程建设的安全与进度。而这群“蜘蛛人”们,则名副其实成为乌东德项目施工安全的守护者。
在工地上,记者见到了这支“蜘蛛人”队伍的“首领”———龚清洪。别看只是30出头的 年纪,他已经练就了一身“飞檐走壁”的盖世武功。他告诉记者,每天早晨5时,他就带领着他的团队走上工作面。悬崖峭壁上,他们如履平地,30多摄氏度的高温,几十公斤的负重,锚杆钻孔、插杆、注浆、挂网、喷护等多道工序在他们手中娴熟地完成。
每一天,他的团队都在峭壁上上演着支护攻坚战。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龚清洪的团队出色地完成了边坡护理的任务,他本人也在劳动竞赛中脱颖而出,被评为2015年度金沙江乌东德水电工程建设优秀建设者,并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在乌东德项目的建设工地,活跃着一大批像龚清洪一样默默耕耘于一线的劳动者,他们践行着三峡集团“当好主力军,建功金沙江”的发展理念,为乌东德项目的早日竣工贡献着光和热。
“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我们弘扬了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的理念,充分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也唱响了‘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主旋律,使通过劳动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理念,真正成为人们的共同心声和普遍追求,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价值’的良好社会氛围。这也是我们工会组织应有的作为和担当。”裴成新告诉记者。(赵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