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中华鲟研究所启动2022年度中华鲟人工繁育工作,成功对首批中华鲟亲鱼实施了催产繁殖,获得受精卵35万余粒,受精率高达90%,目前此批受精卵已陆续出苗。本年度计划对12组中华鲟亲鱼进行催产繁殖。
图为正在对中华鲟进行催产
上世纪80年代起,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中华鲟自然种群规模持续衰退,且在2013年首次出现野生中华鲟自然繁殖间断的情况,开展中华鲟人工繁育和增殖放流已成为补充野生中华鲟种群资源的有效手段。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观察中华鲟受精卵发育情况
经过多年攻关,目前中华鲟研究所已养殖有国内规模最大的中华鲟人工种群,并建立了以子二代中华鲟为主、年龄梯队完备的人工种群梯队。自1984年以来,中华鲟研究所坚持向长江放流不同规格中华鲟以补充野生种群资源,截至目前已累计放流中华鲟近530万尾。
图为已孵化出的中华鲟鱼苗
结合此次中华鲟繁殖工作,中华鲟研究所还同步启动了中华鲟雌核发育和冻精实验,持续开展中华鲟物种保护技术研究,为中华鲟保护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撰稿:叶孜 / 审核:杨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