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峦叠嶂、翠竹绵延,“七山一水二分田”,这就是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长龙山电站)所在地——浙江省安吉县。绿水青山给了安吉美好的生态环境,而清洁能源的开发则给当地百姓带来“金山银山”的收获。
长龙山电站位于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为日调节电站,作为华东电网主力调峰电源之一,开发建成后主要承担华东电网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及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长龙山电站紧邻已建成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距离上海、南京、杭州三市的距离分别为175千米、180千米和80千米,地处我国华东经济发达地区、华东电网负荷中心,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此外,该项目还具有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对外交通便利,电站上下库成库条件好、落差大、距高比小,电站建设无搬迁性移民、各项经济指标优良等诸多优势。
生态旅游领跑经济增长
被誉为“中国竹乡”的安吉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北靠天目山,被誉为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植被覆盖率75%,森林覆盖率71%,是国家首个生态县,被评为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
长龙山电站项目部临时营地位于安吉县天荒坪镇银坑村。该村村委书记邵水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长龙山电站我们期盼了十几年了,企业来我们天荒坪镇搞水电建设是好事,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自天荒坪水电站建成后,我们这里的人气越来越旺,开始只是参观水电站,后来慢慢开始发展旅游业。天荒坪电站提高了安吉县的名气,长龙山电站的开工又将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据了解,天荒坪镇的老百姓们收入来源主要包括毛竹采伐、开办农副产品加工厂、搞农家乐以及去工厂企业打工。天荒坪镇共有11个村,其中涉及到电站建设影响范围的有银坑、大溪、山河、横路、五鹤和马吉共六个村。伴随电站的筹备建设,村民们现在可以利用施工便道上山砍伐毛竹,上山的公路修通了,当地百姓从此告别了由人背肩扛运毛竹下山的日子,那些曾经只见于山上而难以大量得见于市场的农副产品也能够通过林道顺利运输。负责施工的项目部还组织安全人员巡检道路安全环境,以保证道路畅通。
邵水良告诉记者,现在旅游人气旺了,农家乐好做了,农副产品有销路了,一些有能力的村民还参与到工程建设中去,成了电站建设者,比如去工地开挖机、给参建单位当司机等等,老百姓个人创收的路子宽了,好多去外地打工的都回来找机会了。如今“浙江省农家乐第一村”就是天荒坪镇的大溪村。
位于天荒坪镇“天下银坑”景区附近的古杏农庄是来自江苏南京的马时贵于今年5月投资建成的,他十分看好银坑村以及天荒坪镇未来的发展前景。在采访中,他兴奋地说:“长龙山电站是投资过百亿的大项目,今年开工建设后势必会给这里的经济带来新的活力,人多了,就有消费了,我已经签下了五年的租约了。”
和谐发展稳固“金山银山”
伴随电站建设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及便利的交通条件给天荒坪带来了机遇和发展。与此同时,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如何在建设和发展中,维护好这个风景秀美的小镇的自然环境和生态面貌?这也是长龙山电站建设者力求妥善解决的问题。
长龙山电站工程建设的主要参建方之一——葛洲坝集团长龙山项目部在建设施工中已经经受了考验。项目部办公室主任周岳峰告诉记者,长龙山电站项目地处风景区,环境优美,有茫茫竹海和需要特别保护的植物,施工既要避免对当地竹木的损坏,更不能影响当地景观,与同类工程相比,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难点。为此,在施工过程中,相关单位采取专门的应对措施,将对当地居民的影响降到最低。他们对技术方案和施工作业进行严格把控,做到有技术方案必有环水保方案,现场植被一旦稍有破坏,立即清理覆盖物并撒草籽恢复植被,同时,积极与镇政府和村委沟通联系,尽快妥善因施工造成的问题和不便。
据银坑村村长曹永军介绍,一直以来,村里的主要取水来源就是村前的山溪水,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自来水管道正在铺设中,还未完成全部入户。而施工建设难免导致水质受到影响,使得下雨天时溪水变得浑浊。周岳峰告诉记者,为避免溪流水质受雨天冲刷影响,长龙山项目部专门储备了大量桶装水,在下雨天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工程规划中,他们还采取了上库主坝设置拦沙堰、溪水支流上修建拦水堰和取水管等措施来解决村民们的取水用水问题。
另外,为防止噪音影响,项目部尽量把无噪音的工序调整到村民的休息时间,保证不影响村民休息。项目前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双方都通过地方政府和村委友好协商解决,到目前为止,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在银坑村老书记盛贤新的家中,首先引起记者注意的是大门上的一副对联,“门前有水地不俗,宅后靠山春常新”。他诉记者,这是他儿子作的,绿水青山就是老百姓生产生活的根本。“我相信,长龙山电站建成投运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地方的积极影响会更加显著。”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