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三峡船闸的最美电工 |
当好三峡船闸的最美电工 王忠民 唐锡生 三峡大坝,通天船闸。 闸门开启,百舸争流,吐旧纳新,节奏井然。 用智慧的钥匙,为长江航运打开了航行千里、行畅天下的坦途。 在我们的精心维护下,三峡船闸检修天数仅有20天;三峡船闸提前19年达到并超过了设计时提出的“2030年单向通过能力达5000万吨”的指标;船闸设备故障碍航率优化到小于0.1%的顶级水平;货运通过量每年递增15%以上,船舶过闸计划执行率年年超过100%…… 一颗心:患病终不悔 1992年底,我(王忠民)还是葛洲坝二号船闸处电工班一名普通的维修电工,从此,设备、开关、线路、参数填满了我的生活。 “三峡船闸无小事!”在船闸处干电工3个年头,我好不容易积攒了2万多块钱准备结婚,那是新房装修的费用。可看到船闸落后的状态,我和妻子商量好后,心一横,楞是从中抠出了8000多块钱购买了一部当时最好配置的电脑。也正是这台电脑,让我将最前沿的信息技术转化成了船闸科技,从电脑屏上这扇小窗口,我通向了船闸现代服务的大世界。 在信息技术的海洋里我自由遨游,一发而不可收。可既便是一台机器,如果不注重保养也有转不动的时候啊!这句话还是印证在了我的身上,在一年半后的1995年,我累得已是体力不支,最为严重的是我突然患上了哮喘,咳嗽不止。然而,我依然无怨无悔,在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直前。 有一次,我拎上一挎包药到南京出差,一个半月后,药尽粮绝。为了把单位交办的工作完成,我嗓子咳出了血也不回程。最终,上演了一场“妻子千里为郎送药”的感人场景,最终为我解了燃眉之急。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终有一天,医生找到了染病的罪魁祸首:竟然是我结婚时因钱花在了电脑上,购买了劣质家具,其散发的剧毒残害了我的身体。最终真相大白,原来是电脑惹的祸。但我却说:“船闸信息化离不开这部电脑,就算吃点苦头,值!” 一种情:用一生专注 上大学开始,我就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记得曾利用BASIC语言模仿倒水声音,这也是我在现代船闸技术生命中的第一声啼哭。 我的“金点子”特多,有船闸“活字典”、“活电脑”“活资料”之美誉。凭借船闸控制专业领域的技术权威,我成为三峡通航局局里首位自动化控制专业技术带头人。 而我的心,也早已被局里的信任拿走了,再也回不到家人的身边。家成了我的后勤劳基地,管吃管住不管事。 宏伟的三峡工程举世瞩目。三峡船闸是双线五级船闸,如何确保建成并投入运转,国际上没有先例可鉴。最为困难的船闸是机电水的统一,图纸上描绘的设计方案往往与现实状态大相径庭。如何确保建设科学推进、万无一失? 我颠破传统,自主设计船闸运行工艺仿真技术,让三峡双线五级船闸灵动起来:不断增高的水位、交替运行的船闸、如织的船流……这一幕让各路专家都惊叹不已。正因如此,在一群头发花白的老泰斗中我成了后起之秀,即便我是唯一没有高级职称的工程师,他们却给了我难能可贵的“话语权”。我自主开发了一套《三峡船闸运行工艺流程仿真》软件,得到了国内自动化工程元老级人物董博文教授的赞赏,并获得了国家著作权登记保护。 1996年,船闸首次重大电气技改工程,安装船闸的“中枢神经系统”——可编程控制系统,即PLC。在国内,PLC被小试牛刀,但并未成功。PLC运行和可触点系统备用不失为一种双保险方式,可如此一来,将造成故障点和投资成倍增长。我及时提出以PLC现场总线通讯为结构的集散式船闸计算机联动控制系统,成为船闸行业首创,不仅降低费用近百万元,而且使得一号船闸停机故障率下降了95%,并首次降低至0.2%以下,我又打了一个漂亮仗! 所以,在同志们眼中我是“一面旗帜、一位专家”和“三峡船闸最美电工”。 是旗帜就要时时激扬,是专家就要刻刻专注。2011年9月,在中国航海协会主持召开的“基于物联网的内河枢纽通航组织”学术交流会上,我娓娓道来,字字珠玑。这是我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唯一代表在大会上交流,这也是近10年来中国航海学会首个列为中国科技协会择优支持的项目,这更是对我这位坚持不懈的科研工作者辛勤付出的最大褒奖。 一个梦:实现现代化 船闸维修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落后生产方式,面对日益增长的通航压力与设备故障率之间的矛盾,惟有通过技术革新、设备升级,才能让船闸的发展一劳永逸。 敢于有梦。“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在我手中实现船闸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这个梦想成为我前行的动力。如,船闸起初使用的是电感式接近开关,一丝不慎就可能造成设备破坏。为避免这种状况发生,我将一种无需接触的开关运用于船闸,大大提高了船闸安全系数。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我经常是发现一个问题就消灭一个问题,遇惑不迷信,受挫不言退。 勇于追梦。面对亟待更新的船闸控制系统,我不断充电,自费订阅了2份报纸和4份技术刊物,在我家里甚至能找到《电脑报》创刊号。我努力学习新技术,收集自动化系统的新产品、新工艺等信息。我报考了计算机系统分析师函授学习,自修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可编程控制技术等课程,在那浩瀚的数字海洋中遨游,我勇于当学生,只为“长江之门”更加安全便捷、流金淌银。 努力圆梦。我是个闲不住、总爱给自己找麻烦的人。我引进旋转编码器替代自整角机参与调速控制,让活动桥的运行故障率从50%隆到5%;引进电机软启动器缓解了水锤效应对深井泵的危害,同时还实现了无水自动停车的功能,既保护了设备又降低了劳动强度;通过引进交流变频控制技术,让活动桥及事故拖动运行的安全性能彻底改善,原来那种一人操作全班配合的壮观场面彻底消失……我发现三峡船闸消防系统管理手段有限,我自主开发了消防系统信息化报表等工具,即将投入到信息化管理。这每一步跨越,都是一次生产力的巨大解放;这每一步跨越,回忆起来都令人荡气回肠。 担任三峡船闸管理处副处长后,为船闸插上信息化翅膀方能飞向现代化的彼岸。我改善管理绩效、培养人才,自主开发信息管理功能模块化软件10余个,涉及船闸运行、设备技术管理、维护修理、备件管理、消防系统管理、行政管理等多个方面,为船闸管理计算机协同化、规范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船闸设备一流”已不再是梦想,而“船闸管理一流、服务一流”目标却还在远方。我说:“我的梦想,还要努力去追求、去奋斗、去实现,无怨无悔,永不回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