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扶贫探新路 太行山上种太阳
——中国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卢纯考察三峡新能源公司曲阳光伏产业


三峡集团董事长卢纯(左二)在曲阳光伏项目现场 武学雷摄影

本网讯(张大伟报道) 芒种刚过,正是北方的麦收时节。
    往年,曲阳县五会村村民李进茹都会外出打工,仅有的几亩旱地薄田实在难以支撑家庭开销。而今年,年逾五十的老李像城里人一样,早饭后把孙子送到村里的学校,然后开始"上班"——八小时工作,下了班还能接孙子放学。如今,老李盘算着用打工攒下的一万多元翻修一下老屋。 其实,像老李这样的村民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还有很多,他们生活的改变,与三峡新能源公司在村里建起的一座光伏电站密不可分。
荒山变"金山"
    老李家所在的曲阳县以中国石雕之乡和名相蔺相如故里而闻名,但贫困却是和每个曲阳百姓息息相关的标签——2011年,曲阳县被国家列为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当地丘陵广布,山地占到县域面积的54%,石灰岩山体土层稀薄,气候常年干旱少雨,加之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王快水库时迁入的大批移民,使得本就稀缺的耕地资源进一步被稀释。
    变化,始于2012年。
    时年5月,作为三峡集团新能源业务的战略实施主体,三峡新能源公司与曲阳县人民政府签订了20万千瓦光伏开发协议。截至目前,10万千瓦光伏项目已经并网投产,利用荒山荒坡面积逾万亩。随着电站的建设运行,当地村民的生活也在悄然改变。
    王秀红是齐村乡峪里村的乡村医生,给临近的乡亲打针开药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谈到变化,王秀红对记者打开了话匣子:"要说变化,那可真大咧!三峡来建光伏电站之前,乡亲们钱紧,在俺家诊所打针拿药总要欠账,乡里乡亲的,欠就欠吧。可到了年底总有两三万的欠款收不回来,要账可真头疼。这两年,村里人明显宽裕了,看病拿药都是给现钱,现在年底的欠款也就千把块钱,大家日子好了,我的日子也就好了!"
    记者了解到,当地村民收入的增加主要来自三峡新能源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征地补偿和参与工程建设的劳务所得。
村民李连香是王快水库移民,上世纪60年代随父母迁来五会村,如今已年近花甲。在他的记忆里,家乡的山就这么一直撂荒,"别说树了,草都没有几棵"。由于村里耕地不够,有些村民只好上山开垦荒地,李连香就曾在山上开过半亩荒地。他告诉记者,往年他都是开春上山撒把种子,由于雨水少又没有水源,浇灌全靠下雨,病虫全靠运气,一年下来种子钱不赔就算赚了。自打三峡新能源来这里建光伏电站,集体的山地荒坡按照150元/亩/年补偿,一次性补偿25年,这笔收入一部分由村委会发给村民,一部分村里留作集体建设基金;而村民开垦过的按照...更多>>


三峡新能源曲阳光伏发电项目 武学雷供图


山地光伏:光伏产业发展新方向
——来自三峡新能源曲阳项目的启示
曲阳项目调研组(杨骏、雷增卷、满燕、石劲草、张大伟)
    新能源产业是三峡集团第二主业。集团公司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明确提出"要在努力提高投资效益的前提下,加快新能源业务发展步伐。"近年来,三峡集团的新能源业务快速发展,投产、在建规模超过500万千瓦。
    三峡新能源河北曲阳项目总装机20万千瓦,自2012年启动以来,已完成装机9.9万千瓦,在建10万千瓦,单位装机发电效益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山地光伏电站。在山地光伏创新和光伏扶贫效益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按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卢纯同志要求,为深入调研、总结推广曲阳项目经验,集团新闻中心和三峡新能源公司组成调研组,于5月26至27日专程赴石家庄、保定、曲阳三地,分别与河北省能源局、保定市发改委、曲阳县政府、齐村乡政府、齐村乡村民、新能源曲阳项目公司进行了6次座谈,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曲阳项目基本情况
    1、曲阳县情。曲阳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部,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是闻名中外的雕刻之乡。全县总面积1084平方公里,辖5镇13乡,367个行政村,人口62万。2014年,全县财政收入约4.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余元。全县 "六山一水三分地",干旱少雨,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是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之一,目前尚有贫困人口13.98万,占农村人口的31%。
    2、资源禀赋。该县山地面积约136万亩,占县域面积的80%,其中未开发利用的山地46万亩。山体大多为石灰岩,岩石裸露,覆土特浅,不适宜林木生长,多为荒山荒坡。曲阳地区年平均日照达2599个小时,属于太阳能资源富集区。该县临近华北用电负荷中心,电力需求大,输电成本低。据测算,曲阳境内平均每1000亩荒坡,就可建设2万千瓦的光伏装机。
    3、项目进展。2012年5月,三峡新能源公司与曲阳县政府签订太阳能开发协议,分五期建设20万千瓦光伏项目。2013年5月,曲阳一期项目开工,当年11月并网发电。同年获得后续项目核准3个、路条5个。2014年,除并网发电项目2个外,又获得项目核准1个。截至今年5月,曲阳项目已滚动开发一、二、三、五共四期,完成装机9.9万千瓦,在建10万千瓦。

二、曲阳项目的显著成效
    从调研的情况看,三峡曲阳项目取得了6个方面成效:
    一是引起国家重视。2014年6月,国务院相关部门专程赴曲阳调研,形成的调研报告反映了三峡集团新能源公司等企业在曲阳开展光伏项目的情况。国务院多位领导同志在调研报告上批示,要求借鉴曲阳光伏的发展经验。去年10月,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决定利用6年时间组织实施光伏扶贫工程。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相关领导带队到曲阳调研,表示太行山光伏产业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可逐步加大投入力度。一个普通的光伏项目获得各级领导如此重视,在业内实不多见。
    二是促进农民脱贫。曲阳光伏项目的占地补偿有两个标准,荒地150元/亩年、自垦地880元/亩年,一次性补偿25年。很多农户反映,"荒地荒坡以前种啥都不长,没得用处"。自垦地也只能望天收,年收益实际达不到880元。现在一次性有25年的补偿收入,村民非常满意。此外,光伏电站在建设期用工量非常大。每10万千瓦就有40万块组件需从山下运到山上安装。电站建成后,还需要大量人工从事剪草防火、巡逻防盗、擦拭清洗等工作。农民可实现当地就业,扶贫效果显著。
    三是推动地方发展。2016年政策优惠期结束后,曲阳全县100万千瓦的光伏装机将为财政贡献2个多亿,是该县2014年财政收入4.9亿的60%。光伏产业在曲阳异军突起,对当地产业结构优化也起到了支撑作用。曲阳电站的建成,不仅让更多的外地企业看到当地政府招商的诚意。更让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感受到三峡品牌,接触到先进理念,促进了当地思维观念的提升。更多>>


人民日报:越来越多的"光伏+",为贫困农户带来了新的就业增收机会
板上发电 板下种养
    太行山岭开起"太阳花",荒山变"金山"
    一块块光伏电池板,在荒山荒坡上排列成方阵,在太阳照射下熠熠生辉,源源不断地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这里是位于太行山—燕山连片特困地区的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齐村乡。三峡新能源集团的光伏发电项目让这里的山岭遍开"太阳花"。
    这片贫瘠的土地,是如此地需要资金扶贫—县域面积80%为山地,多为林木不长的荒山荒坡。全县目前尚有贫困人口13.98万,占农村人口的31%。
    在年近花甲的齐村乡五会村村支书李连香记忆里,家乡的山就这么一直荒着,"别说树了,草都没有几棵"。由于村里耕地不够,有些村民只好上山垦荒,李连香就曾在山上开过半亩荒地。"往年都是开春上山撒把种子,浇灌全靠下雨,治理病虫害全靠运气,一年下来种子钱不赔就算赚了。"
    齐村乡峪里村村支书王士安告诉记者,三峡新能源公司在村里建起光伏电站后,集体荒山按每亩每年150元的标准一次性补偿25年,村民垦荒地的补偿标准是每亩每年880元。项目还为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打工的机会。离五会村不远的山上,李进茹正和工友们擦洗光伏板。老李说,为提高发电效率,光伏板一年四季都需要擦洗,秋天还可以上山打干草防火,一天能赚80元工资。
    三峡新能源河北分公司副总经理韩树伟说,曲阳光伏发电项目从2013年开工以来,累计用工近20万人次,人均支付劳务报酬5000多元,项目还辐射带动周边6个村7000余农民增收。项目所在的齐村乡书记门士敏告诉记者,全乡贫困发生率近80%,项目扶贫惠及面很广。县长石志新介绍,全县目前已经签订了装机总量达12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全部建成后能辐射带动5万人稳定脱贫。
    华中师范大学减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陆汉文介绍,我国很多贫困地区荒山荒漠面积广阔,光照资源丰富,比如太行山沿线,荒山面积大、光照条件好、贫困人口多。在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在扶贫开发、大气治理等任务都十分紧迫的当下...更多>>
新华网:山地"种太阳" 荒山变"金山"——三峡集团探索光伏扶贫新路
    新华网石家庄6月24日电(记者林晖)河北省曲阳县地处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如今站在曲阳县齐村乡的山岭间望去,大片荒山正被闪着亮光的太阳能面板所覆盖。山地"种太阳"的光伏电站工程,使"荒山"变成金山,让这里的百姓逐步摆脱了贫困阴影。
    曲阳地区年平均日照达2599个小时,属于"光能富矿"。同时,当地存在大量荒坡荒地,征地成本很低。2012年,三峡集团下属新能源公司与曲阳县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开启光伏扶贫新路。
    对于当地村民来说,首先的变化就是原来的荒地荒坡"值钱"了。齐村乡党委书记门士敏介绍,在征地过程中,集体的山地荒坡按照150元/亩/年补偿,一次性补偿25年,这笔收入一部分由村委会发给村民,一部分村里留作集体建设基金;而村民开垦过的荒地按照880元/亩/年补偿25年,补偿金全部归开荒的村民。
    "好处"不只这一项。在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村民们铺光伏板、挖电缆沟,一天能赚120元。电站建好后,剪草防火、巡逻防盗、擦拭清洗等日常维护工作,一天也能赚80元。
    据统计,三峡集团曲阳光伏项目从2013年一期开工以来,累计用工近20万人次,人均支付劳务报酬5000多元。年度缴纳各种税费约5000余万元,辐射带动周边6个村7000余农民,扶贫效果显著。
    对于企业来说,光伏电站也不是个"赔本买卖"。截至今年6月,三峡集团曲阳项目已完成装机9.9万千瓦,在建10万千瓦,单位装机发电效益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山地光伏电站。
    去年底,国家能源局与国务院扶贫办曾联合下发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的通知,提出两种光伏扶贫模式:一是为贫困户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获取发电收益;二是利用贫困地区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或设施农业等建设光伏电站,使贫困人口能直接增加收入。
    太行山沿线荒山面积大、光照条件好、贫困人口多,光伏扶贫之路显然大有可为。业内专家认为,不论采取哪种扶贫模式,关键是积极发掘利用当地优势资源,让更多贫困群众参与其中、共同受益。更多>>
新华网:太行山变"太阳山"万亩光伏铺就扶贫新路子
    新华网6月19日电(记者 李由)位于太行山东麓的保定市曲阳县,气候常年干旱少雨,石灰岩山体土层稀薄不利种植,被国家列为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近日,记者来到曲阳县采访发现,植被稀缺的荒山上种上了"太阳",太行山变成了"太阳山",连片的山坡光伏电站正改变着村民的生活。
    光伏扶贫 荒山上种电
    "荒地荒坡以前种啥都不长,没得用处,自垦地也只能望天收,开春上山撒把种子,雨水少又没有水源,浇灌全靠下雨,病虫全靠运气,一年下来种子钱不赔就算赚了。"曲阳县齐村乡五会村村支书李连香说。
    齐村乡书记门士敏告诉记者,自从三峡新能源来这里建光伏电站,集体的山地荒坡按照150元/亩/年补偿,一次性补偿25年,这笔收入一部分由村委会发给村民,一部分村里留作集体建设基金;而村民开垦过的按照880元/亩/年,也是补偿25年,这笔钱全部归开荒的村民。
    自从荒坡上有了光伏电站,一年四季擦洗光伏板,秋天上山打干草防火,一天能赚80元;电站建设的时候,村民参与铺光伏板、挖电缆沟,一天就能赚120元,而且三峡要求施工单位优先选用当地劳动力,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听到消息都回来参加电站建设。
    曲阳县发改局局长王平介绍,自光伏扶贫政策出台以来,曲阳县2015年至2017年三年内,每年要建70兆瓦,这些光伏电站的收益按照规定的配比用于扶贫工作,计划三年帮扶补贴6000户村民。更多>>
第一财经:河北推山地光伏 实现扶贫与清洁发展"双成效"

    在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利用荒山开发的山地光伏正成为当地扶贫的主要途径之一。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能源局的联合通知,将利用6年时间,到2020年,开展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工程。
    在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利用荒山开发的山地光伏正成为当地扶贫的主要途径之一。
    记者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齐村乡看到,一排排太阳能板在连片荒山丘陵上堆砌起错落有致的光伏"梯田"。这就是曲阳当地光伏扶贫的能源基地之一。
    虽然荒山荒地不长庄稼,但利用建设的光伏电站租地收入补贴农户,齐村乡村民得到了以往没有想过的直接收入。更多>>
中国网:光伏发电助扶贫 打造山地"光伏+"
    中国网6月19日讯(记者 裴希婷)6月16日,三峡新能源曲阳光伏电站4期项目举行启动会。截至目前,三峡新能源公司与曲阳县人民政府签订了20万千瓦光伏开发协议中,已有10万千瓦光伏项目并网投产,利用荒山荒坡面积逾万亩。
    去年11月底,国家能源局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印发了《关于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决定在安徽、河北、山西、宁夏、甘肃、青海等六省开展光伏扶贫试点工作,旨在有效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就业、开发经济摆脱贫困。
    家门口打工 荒山变"金山"
    6月17日,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齐村乡峪里村村民王全国家的屋顶上,正在免费安装屋顶式光伏电站。以后,他家不仅用电不花钱,用剩的电还能并网卖,一年下来能有3000多元的稳定收入。村支书王士安告诉记者,这比去年村民的人均收入还高。更多>>


三峡新能源曲阳光伏项目

新华网:中国三峡集团总投资25亿元光伏发电项目落户河北曲阳
    新华网北京5月4日专电(谢丽莎)5月4日,中国三峡集团新能源公司与河北省曲阳县人民政府在北京举行总投资25亿元的1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签约仪式。
    据介绍,该项目一期投资8亿元,位于曲阳县齐村乡境内,占地2500亩,将建设规模为50兆瓦的平板阵列光伏发电场,并配套建设变电站一座。曲阳县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南部,面积1084平方公里,地形以浅山丘陵为主,太阳能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可开发利用价值。
    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是国内最早进入风电领域的央企之一。近年来,公司致力于风电、光电、水电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持续稳定扩大投资规模,取得骄人业绩。
    保定市市长李谦介绍说,近年来,保定市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能源设备制造产业,初步形成了光电、风电、输变电、储电、节电和电力自动化6大产业体系。"十一五"期间,全市新能源产业以年均30%以上的增速迅猛发展,即使在去年市场环境极为不利的形势下,仍然实现逆势增长,完成销售收入近500亿元,显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更多>>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三峡新能源河北曲阳光伏电站
    (通讯员 武学雷 白瑞)8月1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就三峡新能源曲阳光伏发电扶贫项目二期并网一事进行了宣传报道。报道集中介绍了三峡新能源河北曲阳光伏电站的建设发展情况,并对其建成后给当地带来的经济与生态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
    河北曲阳光伏电站是目前全国单体最大的山地光伏电站,开发总规模200MWp,是河北省南网首个110kV并网电站,是曲阳县"四万一千"扶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曲阳发电有限公司始终致力于把该项目建设成为保定市的示范项目,三峡集团太阳能产业的样板工程,在狠抓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山地光伏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连日来,中央与地方各级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不仅扩大了三峡在河北当地的品牌知名度,同时也搭建起了三峡新能源河北分公司长期坚持传播企业文化、传递企业责任... 更多>>


图 新闻联播报道曲阳光伏电站
中国新闻网:河北曲阳建中国最大山坡光伏发电站

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投资建设的、位于曲阳县齐村乡的大型山地光伏发电项目局部吕子豪 摄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投资建设的位于曲阳县孝墓乡的光伏发电项目局部。吕子豪 摄
    中新网保定7月10日电 (吕子豪、董莹)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河北省曲阳县充分利用山场资源,先后与长江三峡、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华电国际、英利等多家企业集团签订协议,建设装机总量1200兆瓦、总投资超100亿元人民币、占地6万余亩的"中国最大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目前已实现并网发电100兆瓦,发电3440万千瓦时。
    10日,中新网记者来到位于曲阳县孝墓乡的占地1.1万亩的光伏发电项目基地看到,30余座大大小小的荒坡上铺满了晶硅光伏电池板,放眼望去,一座座山坡犹如披上了"铠甲",气势十分壮观。
    据该项目负责人中电投曲阳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正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36亿元,主要建设300兆瓦光伏发电场。目前,一期50兆瓦已实现并网发电,二、三期工程正在建设中,预计2015年年底全部工程完工后,年发电量可达3.8亿千瓦,年产值将达到4.9亿元,税收7200万元。可辐射当地柳树沟、孙家庄、南庄等16个村,受益贫困群众1.8万人。
    记者在位于曲阳县齐村乡的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光伏发电项目基地看到,悬挂于山坡阳面的一排排光伏电池板宛如飞流直下的瀑布,将万亩荒山装点得熠熠生辉。中国三峡新能源曲阳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树伟称,该光伏电站建设总规模为200兆瓦、总投资25亿元。目前,一期、二期50兆瓦已实现并网发电,三期30兆瓦已开工,四期120兆瓦将于2015年开工。
    韩树伟表示,该电站全部建成后,年可发电2.4亿千瓦时,可节约标煤8.4万吨,每年可减少氮氧化合物36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7200吨、减少碳粉尘排放6.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3.9万吨,并能实现年缴税约5500万,辐射带动周边6个贫困村、7000群众受益。 更多>>
河北新闻网:荒山变成"太阳山" 曲阳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
    装机总量达120万千瓦、总投资超120亿元,利用荒山荒坡6万多亩;项目完成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3.4万吨,年增生产总值20.2亿元。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徐华、葛西劝 通讯员韩瀚、王东标)曲阳县充分利用山场资源,积极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合作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走出了一条国家、地方、企业、农民多方共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俱佳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目前,该县先后与长江三峡、中电投、华电国际、英利等多家企业集团签订了装机总量达12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协议,总投资超120亿元,利用荒山荒坡6万多亩。
    曲阳是个"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半山区县,属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区位优势不明显,资源相对匮乏,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石雕、建材、水泥、煤炭物流等"两高一低"型传统产业,发展方式粗放、低端。
    发展的难点在山,出路也在山。经过调研,他们发现20万亩不宜耕种造林的缓坡型阳坡、半阳坡光照充足,非常适宜建设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经多方科学论证后,该县确定了利用广阔的山场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低碳、清洁的光伏产业的战略定位,要把昔日荒山秃岭的太行山打造成能"种电发电"的"太阳山"。
    为此,该县把发展光伏发电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来抓,聘请河北农业大学专家对全县西北部低山、丘陵进行踏勘,制定了曲阳县山地资源四大片区开发利用规划,将齐村、孝墓、灵山、党城、庄窠、下河等6个乡镇列入重点区域发展光伏发电产业。
    在此基础上,该县紧盯"央"字头、"国"字号、500强等大型企业集团,搞好招商引资。他们先后与长江三峡、中电投等企业深入对接。2012年以来,该县陆续和长江三峡等企业签订了一系列光伏产业发展协议。
    目前,总投资25亿元的长江三峡项目一期、二期49.6兆瓦已实现并网发电,三期30兆瓦已开工,四期120兆瓦明年开工。总投资36亿元的中电投项目,一期50兆瓦已实现并网发电,二期30兆瓦已开工。总投资36亿元的英利项目,一期20兆瓦工程已经开工,二期20兆瓦也将于近期开工。总投资53亿元的华电国际发电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晶龙光伏发电项目正准备签订合作协议。
    这些光伏项目的落地生根,对该县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据介绍,在太行山浅山、丘陵地带发展光伏产业,一方面可有效遏制矿产资源无序开发和山体破坏,对山区生态环境提供长期保护;另一方面促进了节能减排,对环首都大气污染防治作出积极贡献。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0.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3.4万吨。
    光伏产业的发展,不仅实现了生态效益,还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了县域经济实力,项目完成后,每年增加生产总值20.2亿元;增加了财政税收,光伏发电每兆瓦每年可向国家和地方缴纳税费27万余元,全部并网后,每年可上缴税费3.24亿元。光伏发电项目通过租用农民坡地(每亩年租金880元)和荒山(每亩年租金150元),使山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都有了固定收入。项目建设和设备日常维护带动了周边农民就近就业,形成工资性收入,可辐射带动5万多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