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绽放的红杜鹃
前 言
一簇杜鹃火似红,缠风挽露展玲珑。
不与凡花开一丛,挂银琼。
从格拉丹冬雪山蜿蜒而聚的金沙江,从横断山而下的金沙江,从高原奔腾而至的金沙江,在它奔腾不息恣意妄为的时候,高调的金沙江,却不曾忘记带着蕴藏在身上的巨大电能送给人民。为了及早开发这沉睡千年的能源,三峡工程的同志们,迎着江风,跨过长江,来到金沙江畔。
历史将定格这精彩的一幕:
人似海,歌悠扬,花娇艳,笑声喧。
2005年12月26日,备受关注的溪洛渡水电站正式开工,它是金沙江干流上开工建设的第一座电站,它的正式开工标志着金沙江流域梯级开发进入实质性阶段。
2007年11月22日溪洛渡工程截流成功。
2006年向家坝水电站正式开工。
2008年底,向家坝工程将按计划截流。
2008年底前白鹤滩、乌东德工程前期筹备工作有条不紊。
……
人们将会记住这些欢乐而吉祥的日子。
金沙两岸百姓,此时奔走相告,济济一堂;水电工程建设者们,此刻接受着人们的的鲜花、掌声、荣耀,好一派“水电上河图”啊。是的,经历了漫长的等待,辛勤的建设,重重质量考核,就为了向人民、祖国交出这一份又一份漂亮的答卷。在这百花争艳的时刻,人们却没有在意站在建设者后面的另一群人,他们好像冰山火种,融化唐古拉山;恰似劲风春草,吹绿高原谷底;他们更是红艳杜鹃,开遍青山绿水。正如一簇簇不予争妍的杜鹃花,他们悄无声息的来到施工现场,历经了电站从最初的筹备到顺利建设,远远的看着水电工程区那一团的繁华,却不敢有半点依恋,现在直到未来的20年内,在这一群人的肩上将担负着更艰巨的任务。
高山仰止!
这一朵朵耀眼的红杜鹃就是三峡总公司移民管理局的一群工作者们。移民管理局,前身为三峡总公司筹建处的移民工作部,2007年5月31日成立,归口管理总公司水电工程移民项目的移民工作。
移民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生活的个个方面尤其是和每一个移民群众的具体利益相关,这就更加大了移民工作的难度了。灿烂如锦色鲜艳,殷红欲燃杜鹃花,我们的移民工作者们,坚守着心中“一切为了移民利益”的信念,以火热真心去感动着那固执偏见的移民老乡、以沸腾热血去融化着那冰山的冷漠,为水电移民工作谱写了一首又一首赞歌。
今天,我们就把那浩瀚如烟的移民工作者们已经付出的、正在付出的、还要付出的所有,打捞出来,以告慰我们曾经艰难创业、同时正在为移民事业不息拼搏的同志们。
一、金沙江畔的中国脊梁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苦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忆往日,岳鹏举“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拯救黎民于水火;辛弃疾“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始终心系国家命运;曹植“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这些忧国忧民的铮铮汉子,以一段人生“留取丹心照汗青”。
鲁迅先生所指的封建社会为民请命的人且尚成为“中国的脊梁”,那么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在为国家水电事业的发展,在事关人民切身利益之际,不顾得失,奔走在大山小沟,为人民真正利益而彻夜难眠的人,更是当代中国的脊梁!
在工程地区。
三峡移民管理局的同志们坐在办公室内,写着库区移民搬迁动态报告。怎么写呢,移民安置搬迁工作艰巨,随着工程开工到来,时间紧迫,移民搬迁刻不容缓,同时,移民不理解的态度又成为移民工作开展的巨大阻挠。想到去移民老乡家了解情况的点点滴滴,工作者们不禁紧锁眉头。
盛夏流火,酷热难当。
极目远眺:蓝天如洗,青山如黛,四野含翠。
走在屏山围堰库区的崎岖的山道上,擦一擦满脸的汗水,并无心情去欣赏那鬼斧神工的自然杰作。他们低下头、弯着腰顺着小山坡爬上去,这里有几户人家,今天的任务就是要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对于搬迁存在着什么想法、顾虑。到了一户人家门前,低草棚,黄土墙,晒坝上晒着杂草。移民工作者们走进老乡家里,一个打着赤膀的中年汉子走了出来,不等工作人员开口,就说道:你们什么都不要说了,说了也是白说, 我们是不会搬家的,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我们不走的。”他说这话时,眼横着、脸横着、整个身子都横着,只有眉毛是竖的。
“大哥啊,我们完全能理解您不搬家的心情,谁愿意远走他乡呢,谁又不愿意过一个安定的生活呢,但是,您看看您现在的生活,您觉得您富有吗,我们国家水电开发,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水电的开发不但不会影响你们的生活,还会为您带来幸福,您将要搬去的地方,都是我们经过反复考察才决定的。大哥,请相信我们……”
看着态度坚决的农村大哥,又热又渴的工作人员和地方移民干部们,认真仔细的为他传达着国家的移民政策,尽量设身处地的从移民群众角度来讲解国家法律。
从中年汉子家出来,移民同志们又到了一个农家,屋檐上挂满了玉米棒子,同样的不理解,同样的冷漠,大爷甚至不愿搭理,工作人员们自己搬来板凳,坐在大爷旁边,面带着微笑,“王大爷,您今年的苞谷长得不错啊,是什么品种的啊,估计今年的收个上千斤吧”。听到工作人员并没有问搬家的事,王大爷憨憨一笑,满脸皱纹挤在一起,说道:“哪有噢,今年天干旱,收成不好啊!”就这样在你一句我一句拉家常对话中王大爷慢慢放松了警惕,忍不住抱怨:家境贫寒,生活艰难。此时工作人员抓紧时机忙说道:“大爷眼前就有一个可以脱贫致富的路啊!你知道国家为什么要搞水电开发吗?难道国家政府希望自己的人民更加穷困吗?不是的!水电的建立不但百利无一害,相反它还会为大家带去财富。这里,高山峡谷,生活条件恶劣,进一趟城,赶一次集就要走大半天的山路,老乡的日子难过,国家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三峡公司在这里建设水电站一方面缓解国家用电紧张压力,同时也是为人民百姓带来希望带来财富。如此贫瘠的土地,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改造,结果呢,大家富裕了吗?没有!为什么就没有想过离开这里,死守着这样的一片土地,您真想看着您的子子孙孙像您一样,贫困吗……”。
王大爷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话,习惯性的皱了皱已经皱成一团的脸,只见他用粗糙的手“嘶嘶”抹了两把满嘴的花白胡须,慢慢从旁边凳子旁捡起又长又黑的烟斗,在屋檐下的石头上“嘣嘣”敲了敲,黑黑的残留烟头顺着跑了出来。随后从包中拿出早已包裹好的旱烟仔细装上,缓缓掏出打火机,“哧”一声,点燃了烟斗, “啪啪”的猛吸着旱烟,他一句话也没说,歪着脖子,有意无意的用眼睛瞟着趴在墙角玩泥巴的小孙子,突然一个声响从那沙哑苍老的嗓子突突蹦出:“搬了后,日子真的会好过吗?”
顺着大爷的眼光看去,是那个满身是泥的小男孩,小男孩并不在意大家的注视,依旧一个人认真的堆砌着泥巴。工作人员看着小男孩,一字一句的回答道:“会的,一定会的,王大爷,我们向您保证,一定会让大家过上安康幸福的生活……”
……
回想着今天所经所历,想到为大爷所做的承诺,想到大爷那浑浊眼睛迸发出的对美好生活憧憬的光亮,让工作人员感到责任大如山。记忆中,在一位老乡的草棚外,趴在土墙后的小女孩用大大的眼睛盯着工作人员手中拿得数码照相机时,那种好奇,渴望的眼神,是那么的纯真无邪、清澈怜人。顺手抓拍下了这个眼神,这张照片流传在每一个移民工作者手中,那种无法言语的揪心的痛充斥在铮铮铁汉心中。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这些移民孩子走出大山,走出贫困。
二、不信东风唤不回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明天是国庆节了,举国欢庆,喜气冲天。
这个节日对于移民管理局的同志们是格外珍惜。他们兴高采烈的收拾着东西,向家坝、溪洛渡两个项目部的同志们也回到成都,早早的订上了通往家乡的旅票。
大家都心里明白,国庆节的放假,只是暂时的放松,因为节后将会有更加繁忙的工作任务在等着自己。坐在回家的列车上,移民工作者们百感交集。
时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转眼又是一年啊,对于移民局的老一辈工作人员来说,不仅仅是离家一年,而是两年、三年、甚至更久。父母在家,却不能承欢膝下;妻儿在家,也难以尽责照料。想到远在家乡的父母身体每况日下,妻儿无人顾及,心中更是万般内疚。
对于年轻的同志们来说,刚开始也有情绪、抱怨、失落、彷徨……从繁华的大都市,从思想学术开放甚至极近前卫的个个高校来到了金沙江畔的两岸,远离家乡、亲人、爱人。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一走就是一天;在移民家了解情况,一呆就是半月。为了和移民贴近关系,和他们一起住在草房中,天天顿顿的马铃薯,夏天蚊虫的叮咬,冬天寒风凛冽,此时他们心理上也正历经着交织着极大的落差、矛盾与痛苦。
“我的父母啊,请原谅您不孝的孩子吧!我的至爱啊,请体谅冷落你的爱人吧!我的孩子啊,请理解你不负责任的父亲吧!选择了水电移民工作,我们就要学会做出牺牲,为了做好国家水电工程的坚强后盾,我们必须做好移民工作啊。“舍小家,顾大家”不但是移民老乡们发扬的精神,也是我们移民工作者坚守的信念啊,我们所付出的,与移民老乡们相比又显得多么微不足道……”
我们可歌可敬的移民工作者啊,你们在一遍遍的说服自己的父母、亲人时,更是在说服自己,战胜自己啊!!
这就是移民管理局的同志们,个人的家庭在移民工作面前显得格外渺小,无我忘私,在他们身上决不仅仅是一句空话,移民工作者们正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来实践着三峡总公司的精神。
不等七天假日结束,离开时不敢有半点留恋,匆匆告别家人,不曾转身的坚定踏上列车,列车慢慢启动,缓行,飞驰,将送行的家人远远地抛在了后面。不敢回头看那些远去的身影,心中的泪水不住往下流,而留给车外的只能是坚强与坚定。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读过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这些曾今被誉为天之骄子的书生们,这些曾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后生们,这些曾经脸皮比纸薄的移民工作者们,给自己打造了一副“厚的脸膛厚嘴巴”,带着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不屈不挠的信念将汗水洒遍金沙江畔的每一寸土地。
昆明;金阳;
巧家;梁山;
绥江;屏山;
永善;梁山……
饿了,啃两口干面包;渴了,喝一口矿泉水;困了,在车上打个盹。
移民同志们一双“厚”脚板,走遍了移民库区、围堰区的山山水水;
移民同志们一付“厚”脸膛,再难看的脸色他们也不尴尬;
移民同志们的屁股“厚”,再冷的板凳他们也敢坐下去;
移民同志们嘴巴子“厚”,吭哧吭哧吐出一个字就像一颗钉,没有水分,没有虚伪;
……
他们也曾忧心忡忡,老乡们的声声诉求常在耳畔响起:
“搬家后,我们会过得更好吗?”
搬家后,你们会过得更好吗?说实在的这也是每一个移民工作者心中的顾虑与疑惑,他们也曾千万次的问过自己,老乡们搬迁后的生活会好吗?2004年大渡河瀑布沟事件仍历历在目,教训是深刻的,“亲民,科学,务实”才是移民工作的硬道理。移民生活水平不降低, 住房问题能解决,长远生计有保障,才是移民工作的基本准则。不顾车旅劳累,移民管理局的同志们就直奔西昌的同心、团结、五堡三大溪洛渡库区移民安置点,永善安置点。他们想去看看移民搬迁后的生活,在这里,他们见到了一派祥和的景象,人们已从离乡别亲的忧愁中走了出来,并且在当地政府的安置下很快的适应了当下的生活。随后,工作同志们又直赴江安县底蓬镇;长宁县长宁镇、下场镇;屏山县新县城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水富县邵家坪;绥江县城等等。从一个点到一个点,从一个县到一个县,用完一小时又一小时,用尽一天又一天,也丢掉了一个又一个移民工作者的青春。
是的,移民工作就是这样,它担当的责任跟水电工程建设严把质量关一样重要,所涉及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移民,工程浩大与复杂更非常人所想像。各类补偿,学校、公路、所有基础设施复建、新建,后期安置……问题总比想象的复杂。
农家小院总能看见移民工作者的身影,山野田埂上总是印着移民工作者的脚印,各乡、县、市、省政府里也能听到移民工作者的声音,为了人民搬迁的大事,一遍又一遍的走访,与地方政府一次又一次的协商,组织一次又一次会议,与成勘院、华东院、中南院、水规院一次又一次的碰头洽谈,精确测量,确保人民利益不受损害,确保水电工程不受影响,渡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不休之夜。
截至2007年底,溪洛渡水电站累计完成移民搬迁9927人,完成生产安置9422人,其中外迁安置6070人,县内安置3352人;建设各类房屋30.79万平方米;调整土地8469亩。
截止2007年底,向家坝水电站搬迁安置移民7942人,其中四川2140人,云南5802人;建设各类房屋39.45万平方米。
2008年屏山县会同各结按县组织围堰水位线下福延镇辣子村6、7组共计30户移民户组到南溪县刘家镇,楼东乡沙坝村1、2、3、4、7组和田坝村1、2、3、7、8、9、10、11组共计103户移民户主到长宁县长宁镇和下场镇,楼东乡石岗村7、8组共计59户移民户主到宜宾县高场镇……截止目前,2008年度向家坝外迁2400人外迁移民安置任务对应安置点,规模及建房已初步确定,屏山现已完成移民户主对接449户。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移民工作者们凭着不屈不挠的实干精神,凭着坚强的“三千”信念,凭着足够的厚度,才让移民工作的进度得到推进,才让人民心甘情愿的搬迁,才让钢筋水泥的大坝在峡谷间巍峨矗立。
大坝的落成,它可能是物质上的百年之业;而一座精神大厦的崛起,却能够光耀千秋,这种精神早在三峡大坝拔地而起的那一天起,移民工作的精神就已经在整合、裂变成巨大的核能,在金沙、泯水中轻舞飞扬,播种在一批又一批移民工作者心中,向着更辉煌的目标前进。
三、再沾征程重跨马
“时不待我,只争朝夕。”
移民工作精神的延续非一时一日,移民工作的完成也非一朝一夕,它需要工作者们与寂寞长久相守。而对于移民工作者们来说更没有什么功成名就,工作的紧迫性,要求他们必须“只争朝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守与争”中,奋战在一线的同志们忘掉每一次的成绩,雄心壮志,迎上一个又一个移民难关。
听!嘹亮的号角已经被一遍一遍的吹响了!
2008年9月17日,移民管理局参加了四川省政府副省长王宁在省政府会议室主持召开的向家坝水电站移民工作会议。
2008年9月17日向家坝水电站移民工作协调组在成都成立,四川省发改委、国土厅、建设厅,宜宾市政府,三峡总公司,中南设计院等单位参加。
2008年9月17日向家坝水电站现场移民工作推动小组在成都成立。由四川省移民办、三峡总公司、中南设计院成立,会同各移民市县政府组成。
……
为了及时的更好的解决移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同的协调小组在不断成立,移民工作在进一步的推动……
三峡移民工作者的足印在、昭通、凉山、巧家、屏山县城以及围堰涉及的锦屏、书楼、新市镇等的山区山道上,移民思想工作在一步一步的被打通。移民工作者们身影遍及祖国各地,只为,水电站工程的顺利开工、顺利截流、顺利发电,真正的为人民带去吉祥与财富,真正的改变当地人民贫困的生存状态。
2008年上半年溪洛渡水电站移民工作进展总体顺利。溪洛渡移民实物指标调查复核工作在有条不紊的推进,移民人口及房屋调查签字确认率达95﹪以上。
向家坝库区实物指标调查复核工作继续推进。云南、四川两省人民政府会同总公司、设计单位认真研究并分别编制了“向家坝围堰截流特殊保障方案”。
再听,新一轮的攻坚战打响了。
白鹤滩、乌东德水电站的前期筹建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移民工作者们仍将两个新水电工程所涉及到的移民安置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以人为本、移民为先、移民为重”的理念。为了将移民安置大纲做得更全面、更到位、更详尽、移民管理局的同志们总结溪洛渡、向家坝经验,认真听取移民意见、各级政府部门、各监理院等单位的建议。力争做到搬迁和安置一步到位,保证移民利益不受损害。
计划2008年10月底前,云南省移民局向云南省政府上报审核意见并建议省政府批准下达白鹤滩水电工程“封库令”。计划2009年6月下达乌东德水电站“封库令”……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笔者所诉,仅为冰山一角,苍茫一粟,是移民工作中的极微小的一部分,移民工作所面临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移民工作者们所做出的努力、作出的牺牲对于不了解移民工作的人来说,是完全真空的,往往被予以忽视。笔者认为他们这样一群人,在中国国家水电建设中的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泯灭的,也是不可忽略的。我们甚至可以大胆的说,水电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中,没有移民工作者在背后所作出的努力,就不会有雄伟高耸的大坝,轰隆鸣响的发电。
移民工作者并不在乎外界的眼光,世人的评判,他们坚信自己做的是一件为民图利的事,他们坚信人民的幸福就是他们最大的荣耀。那怕是做陪衬红花的绿叶,也无所谓之。
青山、绿野、溪水构成了大山的秀丽,大山的俊伟;
惊涛、碧波、巨石营造了江河的逶迤,江河的磅礴……
移民工程,像一支清晨的牧笛,似一首晚霞的渔歌,恰如催征的战鼓,给人以清新、给人以激情,给人以振奋。
移民管理局的同志们——你们不是杜鹃,杜鹃所能做的永远只是啼叫,泣血的啼叫。
移民管理局的同志们——你们就是杜鹃,杜鹃花那血染的红色就是你们洒遍金沙江畔的热血。
你们就是一只夕染的杜鹃花,就像一枚满秋的映山红,请尽情燃烧,绽放美丽吧!“好风凭借力,送你上青天”,请乘着改革开放30年的劲风,满怀热情再上云梯吧,所有美好梦想需要你们与人民共同描绘,新的的 金光大道仍需你们去修筑,新的高度将会更难逾越。
让贫困而又落后的大山,盈满明媚的阳光;
让贫穷落后躲开;
让富裕而多情的女神飘飘而来……
信息来源:新闻宣传中心
发布日期:2010年0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