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是一首诗

  我从小生活在果园。读汪曾祺的《葡萄月令》,感觉是那样亲切,那是我曾经的生活啊。
  文章从一月“葡萄藤”的冬眠开始,一直写到十二月份再次“冬眠”。记述了葡萄园中一年的劳动情景,充满了诗意、喜悦与激情。
  回首我生命中的葡萄树,在季节的嬗变中,那些付出的汗水,也化作了一副水墨葡萄画。葡萄树喷药,要在烈日下进行效果才好。每喷一次药,我和姐姐都像蒸了桑拿,汗水滴在土地上,一股烟似地蒸发了。每一粒果实,都浸透我们的心血。但那种生活来得踏实,因为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宋代百丈禅师德高望重,严于律己,九十多岁还带头劳动。弟子们很不忍心,暗中把他的工具藏了起来。老禅师却说:“我没有什么德行,怎么能依赖别人养活呢?”他到处寻找自己的工具,但怎么也找不到,于是就干脆不吃饭。这就是流传古今的佳话:一日不做,一日不食。
  1937年,毛泽东带儿子岸英在延安凤凰山居住。当时岸英只有十四五岁。院外有个小厕所,一直由警卫班的同志打扫,可是一连多天,厕所总在战士们打扫之前扫干净了,战士们很是纳闷。
  一个大雪过后的清晨,战士们很早就起来扫雪。当警卫班长准备去扫厕所附近的积雪时,发现厕所外的积雪早被扫完了。“是谁打扫的呢?”大家估摸着,一时却猜不出来。忽然,班长听厕所里有人说话:“你到炉灶里掏些灰,用筐子挑来,往厕所里撒一撒。”多么熟悉的声音啊,是毛泽东和小岸英的对话。
  原来,毛泽东为了培养岸英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特意和他一起来打扫厕所。从这以后,警卫战士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男孩打扫厕所,很少间断过。
  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现在的父母长辈任劳任怨,不舍得让孩子多劳动,理由是孩子还小,干不好,或是在长身体,不能累坏等等。据调查,英国小学生每日的劳动时间是72分钟,韩国是42分钟,法国是36分钟,而中国仅仅是12分钟。国内很多家长只重视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其他的教育,以至现在许多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除了会考试,其它都不会!”
  很喜欢一句名言:“辛勤的蜜蜂永远没有时间悲哀。”忙碌的生活是充实的。生活中有些人活得很迷惘,活得郁闷,那是因为太“闲”了。
  劳动如诗,劳动着是美丽的。劳动是世间最好的宝物。

信息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日期:2012年05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