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日18时40分,中国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在三峡坝区基地对一组子一代中华鲟成功实施了人工繁殖,喜获受精卵15万余枚。受精卵已分别在黄柏河基地和大溪基地进行孵化,在11月5日上午10时,第一尾苗已经破膜而出。这是自2009年首次突破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以来第5次获得成功。
此次全人工繁殖的特点有:
1.雌、雄亲鱼均为中华鲟研究所蓄养的子一代群体优选培育个体,雌鱼编号6D22,为1996年野生中华鲟人工繁殖的子一代,雄鱼编号5FD8,为2000年出生的子一代。采卵15万粒,相对怀卵量与野生中华鲟相当;受精卵授精率达78%,至胚动期好卵率达68%,预计出苗 万尾,均与野生中华鲟自然繁殖最好水平相当。
2.参与繁殖的两条亲鱼均为第二次成熟,意味着研究所蓄养的亲鱼群体可重复参与繁殖。标志着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体系已经完备。在技术上已经解决了这个物种的保种难题,三峡集团现已蓄养有从苗种到亲鱼最大规模的中华鲟人工种群,具备实现中华鲟连续多代繁育能力。中华鲟物种在人工培育条件下可以实现多代重复繁殖,能够保障这个珍稀物种的永续生存。
3.在此次全人工繁殖过程中,还尝试开展了雌核发育、精子超低温冷冻和胚胎细胞培养实验,这些研究将为中华鲟基因组学、种质资源库建设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