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向家坝施工区移民生活大为改善移民致富经值得探讨

  本网讯(程剑平 王艳清 宾阳 报道) 5月8日,移民局工作局向家坝项目部会同地方政府移民干部,对向家坝水电站枢纽工程占地区涉及到的宜宾县安边镇大滩村四合组、大力组和瑞莲村新田组、牛尾组等处的移民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走访。
  从2004年9月到2005年年底,历经一年半的时间,向家坝水电站基本完成了七千余人的移民安置。
  时至今日,施工区移民完成搬迁安置已有六年多的时间了,移民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长久生计是否有保障呢?正值库区屏山县和绥江县大规模移民搬迁之际,出于对施工区移民生活状态的关心,并为库区移民搬迁后的安稳致富积累发展经验,移民局工作局向家坝项目部开展了此项调研。调研发现水电站的建设大大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移民有了宽阔的水泥路走,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楼房、添置了家用电器,两百多户移民还购买了汽车,生活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
  调研人员首先对大滩村四合组的“能人”李天富进行了访谈。李天富是大滩村四合组的一位普普通通的移民,就是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农民靠自己的智慧、胆识用移民补偿款在大滩村办起了养猪场和农家乐,成了当地村民耳熟能详的致富能人。调研人员来到李天富的养猪场和农家乐时,他很乐意地和调研人员分享了自己创业几年来的经验和教训。
  李天富五十多岁,面目清瘦,但精力充沛。据他讲,向家坝枢纽工程占地区涉及四川省的移民共2000多人,在大滩村四合组和大力组共有移民600余人。电站的建设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移民利用房屋补偿款也都住上了新楼房,但后靠安置后可用的土地资源条件相对较差,如何抓住机遇发家致富,成了镇政府干部和移民群众挂在心头的问题。从2006年开始,经过一年多的思考和钻研,李天富于2007年在大滩村投资25万元办起了养猪场,养猪场占地550平方米,2008年从宜宾市长宁县引进良种猪崽,正式开始喂养生猪。据了解,养猪场每年可售成猪500余头,年净收入10余万元。2009年,李天富利用猪场收入、移民后扶资金、以及政府贷款等又投资150万元办起了农家乐,农家乐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炎夏清凉通风,经常有游客和移民前去饮茶、娱乐。
  李天富的致富行动很快就引起了村里其他人的效仿。从2008年开始,村里有28户移民搞起了养殖业,10户移民办起了养猪场,18户移民办起了养兔场。但好景不长,2010年由于市场不景气,生猪价格大幅下降,再加上养猪技术不成熟,猪崽死亡现象时有发生,资金并不充裕的养殖户经不起市场的风险,猪场纷纷倒闭,村里仅有三户抗过了难关,到2011年生猪价格回涨,经营状况才开始好转,李天富也是这幸运的三户人家之一。但很多养殖户都未能经受住市场风险的冲击,纷纷放弃了养殖业。
  养殖业的风险和脆弱引起了当地移民干部的重视。为了使这些移民的长期生活有保障,确保枢纽工程建设区移民社会稳定。在三峡集团公司移民技术培训资金的支持下,在宜宾县移民局的领导下,移民干部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引导移民同时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业,开始培植葡萄园和茵红李。为此,安边镇移民干部和移民代表曾不远千里前去湖南怀化取经,学习紫秋葡萄和茵红李的培植和管理技术。
  产业结构的每一次转型都意味着新的市场风险,吃过亏的移民大多都不敢对新产业进行贸然投资,更多的人则是选择了外出打工、本地务工等方式来赚取眼前收益,移民主要以在电站施工区务工和在莲花池集市做生意的方式获取收入。为解决此问题,安边镇政府利用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并结合其它农业扶持资金,为村民免费发放葡萄苗种,并从湖南省请专家前来指导、培训。目前,大滩村四合组已有75家移民开始管理种植葡萄园,大力组也有3家开始种植管理葡萄园,两组合计已培植葡萄园400余亩,为了保证果品销路和促进果品深加工,村委会还专门成立了葡萄协会。  
  据了解,葡萄园亩产葡萄6000斤左右,市场价格约为4.5元/斤,一亩葡萄园的年收入约为2.7万元,扣减成本5千元,净收入在2万元左右,400亩葡萄园则意味着每年有800万元的经济收入。出于对预期收益的看好,越来越多的移民也开始愿意接收并管理自家的葡萄园。据移民反映,现在他们最需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缺少灌溉用水池,另一个是葡萄园内部的生产便道需要硬化。由于葡萄苗正在生长期,尚未获得经济收入,建设灌溉水池和硬化生产便道都需要资金,在调研现场移民干部表态说镇政府已做好了资金动作方案,正与村组商量种植园规划,力争近期把问题解决。
  相对葡萄产业的发展而言,安边镇瑞莲村茵红李的种植管理工作则略显逊色。据了解,镇政府曾在2010年为瑞莲村的移民免费发放了3万多株茵红李苗种,移民领取苗种后也都在自家的园地里进行了种植,共计300余亩。由于茵红李从种植到挂果需要三年时间,移民对茵红粟的种植似乎并不是很感兴趣,种植后疏于管理。移民干部多次向移民解释种植茵红李的预期收益,但效果都不甚明显。
  据了解,茵红李亩产3千斤左右,每斤的市场价格在6元左右,每亩的收入在1.8万左右,而亩成本投入则只有四五千元,收入相当可观。那么究竟为何移民不为所动呢?进一步了解后发现,由于瑞莲村紧靠莲花池集市,很多人都在做小生意,收入不菲,还有一部分人在向家坝工地务工,月收入也都在2000元左右,其生活水平较移民前已翻了若干倍,因此无暇顾及茵红李种植后的管理工作。考虑到向家坝工程完工后部分施工工人将会离开,农民工将无活可干,市场流动人口的减少也会影响莲花池集市商户的收入,地方移民干部出于长久考虑,为了不让种植茵红李的产业计划流产,正准备做有关移民的思想工作,争取让农户出一部分管理费,用于委托有专业技术的人员进行茵红李的集中种植和管理工作。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葡萄产业的开发基本向好发展,有望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并为移民的长久生计提供保障。茵红李的种植有待地方移民干部进一步去做工作,提醒移民从长计议,加强管理,以保长久生计。
  目前,安边镇移民的生计方式主要有六种,一是外出打工;二是种植、养殖;三是在莲花池集市做小生意;四是跑运输;五是传统农业生产;六是出租房屋获取收益。移民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生计方式,生活水平较移民搬迁前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移民社会稳定、祥和。但随着向家坝电站完工,流动人口减少,劳务市场和莲花池集市的门槛人口都将萎缩,部分移民的生活届时将面临新的考验。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有土安置与国家开发性移民的大方针是一致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开发是移民安稳致富的重要途径。基层政府在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政府需做好长期发展规划、并积极引导,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移民、一心一意谋发展,结合地方实际适时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主动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树立经济发展带头人,以先富带后富,以点带面,实现施工区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施工区移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繁荣。

发布日期:2012年0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