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蓄丰补枯的“水资源银行”
三峡水库自成库蓄水以来,每年于汛末蓄水、在枯水期补水,有效发挥了水库“蓄丰补枯”的补水调节作用。日前,记者先后赴三峡枢纽管理局、三峡枢纽梯级调度中心、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航务管理局等单位对三峡工程近年来所发挥的补水效益进行了深入采访。获悉,自2008年试验性蓄水以来,随着蓄水水位逐步抬升至175米设计正常运行期蓄水位,三峡工程的补水功能和补水效益在长江枯水期变得日益显著,三峡水库成为长江中下游的“水资源银行”。
万古长江“枯期不枯”
从三峡枢纽管理局了解到,在三峡水库成库蓄水之前,三峡坝址1月份、2月份、3月份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为4300立方米每秒、3950立方米每秒、4450立方米每秒,在最枯的时候,日最小流量低达2770立方米每秒;而三峡水库蓄水之后的2004年至2008年,长江流量最枯的1月至2月份,三峡水库平均下泄流量达4710立方米每秒,日均最小流量是3670立方米每秒,均高于蓄水前。尤其是在2010年三峡蓄水至175米以后,2011年1月份、2月份、3月份三峡水库日均下泄在6000立方米每秒以上,大大高于三峡坝址同期的多年平均径流量。
三峡枢纽管理局枢纽运行部防洪管理处处长王海介绍说,现在枯水期三峡水库下泄流量按不低于5500立方米每秒下泄,流量较历史上极端最枯流量增加了一倍。据三峡枢纽梯级调度中心副总工程师赵云发介绍,550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一般出现在年末的11月或12月份,但这并不是长江中下游最枯的时候。到了整个长江最枯的时候也就是每年的1月份到3月份,三峡水库下泄流量就加大到了6000立方米每秒了。
三峡水库蓄水至175米后,就相当于拥有了221.5亿立方米的补水调节库容,补水能力更加显著。长江防办调度处处长陈桂亚告诉记者,“这相当于1/3的黄河年径流量的水量。”在枯水期,运用这一调节库容加大下泄流量对长江中下游补水,可以适当抬高中下游的水位,从而有效缓解中下游航运、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供需紧张局面。
从长江防办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2010年1月至3月份,三峡水库补水分别抬高长江中下游沙市水位0.45米至1.2米、螺山水位0.53米至1.0米、汉口水位0.42米至0.8米、大通水位0.26米至0.51米、城陵矶水位0.53米至1.0米、湖口水位0.33米至0.64米;2011年1月至2011年3月份上中旬,三峡水库补水分别抬高中下游沙市水位0.65米至1.0米、螺山水位0.5米至0.9米、汉口水位0.4米至0.7米、大通水位0.22米至0.42米、城陵矶水位0.5米至0.9米、湖口水位0.3米至0.55米。
黄金水道“畅通无阻”
三峡水库枯水期补水对于改善长江中下游的通航环境、提高通航能力、促进长江中下游航运发展的作用非常显著,这一点在长江航务管理局已经成为共识。
长江中游尤其是荆江河段浅滩众多,是船舶通航的“瓶颈”和“短板”,在三峡工程蓄水以前,时有影响正常通航的状况发生。长江航务管理局安全总监黄克艰告诉记者,一旦出现问题,常常需要禁航,然后进行挖深河道施工。“这时,航道部门要进行挖深河道施工,海事部门要保护现场,大家都感到压力很大。自从蓄水到172米以后,随着枯水期水位的抬升和通航水深的提高,禁航的情况基本没有了,大大减轻了通航条件的维护压力。”
据长江航务管理局三峡办副主任郭涛介绍,按照葛洲坝的初始设计,葛洲坝下游庙嘴水位不低于39米是葛洲坝下游的最低通航水位。由于葛洲坝建成以后河床下切,通航水位一度降到了38米,三峡工程设计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调节库容的运用将葛洲坝下游的最低通航水位恢复到39米。三峡工程蓄水以后,该水位由38米先后提高到了38.5米和38.8米,于2009年以后又恢复到了39米。2010年蓄水到175米以后,2011年1月至3月上中旬,三峡水库基本上是按照不低于6000立方米每秒下泄,下游庙嘴水位达到了39.2米到39.3米,比原来初步设计时还要高一些。随着枯水期中下游水位的抬升,加上中下游航道管理部门加大了航道整治和疏浚维护的工作力度,长江中游的通航环境和通航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枯水期,长江中游的通航水深直接影响到通航能力的提升。郭涛告诉记者,与试验性蓄水同步,长江航务管理局于2009年11月底,试行将宜昌到城陵矶的通航水深从2.9米提到3.0米,于2010年11月份开始,试行将宜昌到城陵矶的通航水深从3.0米提高到了3.2米,目前的通航水深比2009年11月底提高了30厘米。
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高级船长何伟告诉记者:“你不要小看了这个30厘米。”他以长江干线运行的货轮为例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艘4000吨级的货轮,航运水深每增加10厘米就可以多装150吨到200吨货,30厘米就是450多吨啊!如果从重庆运一船钢材到上海,钢材的运价是每吨75元,那么增加30厘米就意味着增加了33750元的收入。”
郭涛介绍说,据有关部门初步估算,提高通航水深之后,宜昌到武汉的通航能力一年可以提高200万吨到300万吨,典型的航线、典型的船舶的运输成本降低了10%左右。
应急救助及时安全
三峡水库的补水作用还体现在对装有易燃、易爆抑或化学危险品的“危险船舶”的应急救助方面。
王海向记者介绍了最近发生的一起补水应急救助案例。2月12日,一艘载有990吨汽油的船舶在葛洲坝下游枝江市水陆洲尾水域搁浅。由于所载汽油系一级易燃易爆危险品,船舶搁浅地点为鹅卵石河床,不具备实施常规拖带或过驳脱险操作的条件,如操作不当,极有可能导致汽油泄漏和爆炸事故。
三峡枢纽管理局在接到相关方面的救助请求后,于2月13日先后增加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下泄流量1800立方米每秒和2000立方米每秒,有效抬升了遇险船舶所在水域水位,确保施救工作于次日就顺利完成,没有发生污染或爆炸事故。(吴冬)
发布日期:2011年0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