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任务全面完成 效益与规模同步增长
生产经营任务全面完成
效益与规模同步增长
□ 本报记者 吴豪强 特约记者 赵蕊
开栏的话:
2006年,三峡工程建设大事不断、喜事不断:5月大坝全线达到185米设计高程,6月RCC围堰成功爆破拆除,10月水库蓄水156米高程目标顺利实现……2006年,三峡总公司自身建设与发展也获得丰硕成果:向家坝工程开工建设,梯级水电开发又谱新篇;电力生产经营任务全面完成;专业化公司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目标;新能源开发、战略发展迈开实质性步伐……移民方面,三期移民任务圆满完成,通过国家验收……为总结回顾2006年工作主要成就,本报特推出《盘点2006》系列报道栏目。本期刊出“电力生产经营篇”和“专业化经营篇”。
2006年,中国三峡总公司电力生产经营任务全面完成。长江电力作为中国三峡总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充分发挥电力生产主体和资本运作载体的双重作用,努力培育上市公司立身之本,积极探索上市公司发展之路。
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发电638.8亿千瓦时(三峡电站492.5亿千瓦时,葛洲坝电站146.3亿千瓦时),实现连续安全记录3个100天,设备可靠性指标比往年略有提高;未雨绸缪,总体部署“十一五”三峡电能消纳,售电范围覆盖“八省两市,南北两网”;资本运作加快,通过两个项目的收购,顺利搭建起华东、华南地区两个资本运作高速发展的平台,有效提高了抗风险能力。在长江来水历史特枯年份,实现了效益与规模同步增长,在大型电站运营管理、市场营销、资本运营等方面的核心能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电力生产:用好每一方水
2006年,长江全年来水经过三峡坝址的总量为2980.15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33.9%,创坝址断面137年水文记录新低。尽管遭遇了长江来水百年不遇的最枯,但长江电力坚持“精确预报、精益运行、精心维护”的精益化生产理念,强化安全管理,确保机组始终按照最优工况运行。据测算,全年梯级电站累计节水增发电量32.04亿千瓦时。
深入开展精益生产,尽最大努力多发电。长江电力通过建立了日考核通报制度,加大了对精益生产过程考核力度;通过组织开展七大项劳动竞赛,提高了水能利用率,缩短了检修工期,优化了运行方式,不断提高了机组可靠性水平,在确保完成三峡156米水位蓄水和机组试验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增发电量。
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强化安全生产源头控制。通过组织本部贯标和制度建设,年内实现了与生产单位三标体系的衔接和与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整合,进一步理顺了“运行、检修、调度”三者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建立隐患排查机制,定期对重点部位、设备、进行排查,并切实整改;完善电力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预案体系,开展安全检查,组织“安全生产月”活动,出台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彻底扭转年初电力生产安全滑坡局面。
对葛洲坝两台机组成功实施了增容改造。结合葛洲坝机组年度A修,长江电力精心制定改造增容实施方案,施工中强化现场监督,从质量、技术、安全、工期等全方位进行综合控制,克服各种不利因素,按期完成各项预定任务,机组额定出力由125MW改造增容至146MW,机组投入运行后安全稳定,主要技术参数、性能指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经受住三峡水库156米蓄水考验。在蓄水前,长江电力从组织体系、技术、方案制定及预演、全方位认真做好蓄水准备工作;在蓄水过程中,长江电力根据水雨情预测,采用合理的调度方式,避免了可能产生的弃水损失电量。与此同时,长江电力全面而系统地进行了左岸电站机组稳定性及相对效率试验、导流板应力试验、厂房振动试验、机组过速及甩负荷试验、调速器试验等,掌握了大量的试验数据,为机组在高水头、大负荷条件下的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依据。并加强对关键参数的监测及趋势分析,加密对重点设备、重点部位的巡回检查,及时消除因水位提高、出力加大产生的设备缺陷,确保机组设备及水工建筑的安全稳定运行。三峡左岸电站14台机组全部经历了756MW连续运行8小时的考验,完成了全厂总出力9800MW72小时考核运行,成功实现了左岸机组投产后首次全厂满负荷运行。
确保枢纽安全迎峰度夏。长江电力从组织、技术、物资、方案等各方面积极、稳妥落实各项防汛、保电安全措施。调整了防汛领导小组,健全了防汛抢险突击队,落实重点防汛部位责任人,在电站厂房建立防汛应急物资仓库。执行主汛期值班制度,组织防汛备汛、迎峰度夏专项安全检查,开展了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和电网事故处理演练,有针对性地制定季节性事故预案,确保了安全迎峰度夏。
电能消纳:卖好每一度电
2006年,三峡-葛洲坝上网电量销售良好,全面完成年度销售任务,电费综合回收率达到104%。
12月28日,长江电力与国家电网公司正式签订了“十一五”三峡水电站购售电合同。该合? ?鄢龅缌拷?3000亿千瓦时,这是我国电网企业与发电企业签订的电量额度最大的购售电合同,是国家电网公司与三峡总公司加强战略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三峡电能消纳的重要实践。该合同的签订,消除了三峡电能消纳的市场风险,为我国大型电源基地电能消纳积累了经验,对于加快国家电力市场建设,推进“西电东送”战略,实施更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资本运作:抓住每一个机会
2006年,长江电力积极寻求外部发展机遇,通过深入研究和谨慎决策,不断加大对外投资并购力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丰硕的成果:第一次运用大规模金融资产平衡主营业务业绩波动;第一次运用市场手段,在中国三峡总公司范围以外并购电力资产;第一次进行战略投资者投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投资收益;第一次较大规模地通过资金运作和调整资本债务结构,降低了资金成本。
根据电力生产经营的总体安排,中国三峡总公司整合了电力生产资源,长江电力顺利收购了志发电力的发电资产,并实现了生产、技术、人员等交接工作的平稳过渡。
经过多轮次沟通与商谈,长江电力投资10.6亿元收购广州控股11.189%股权。10月9日,股权转让协议正式签订。通过收购广州控股股权,长江电力实现了介入珠三角地区能源投资和进入火电领域的战略部署。
长江电力主动开展了收购920万千瓦发电权益资产调查、研究、分析及沟通等相关工作。确定了资产质量好,有财务投资价值,且与公司发展有协同关系的投资项目。
为平抑2006年经营业绩的波动,长江电力按照董事会决策,研究并实施了投资建行股份的部分处置工作。通过反复磋商,提前解除了部分建行股份的锁定期,转让了部分股份,提高了经营收益。
发行认股权证是长江电力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组成部分。2006年5月,通过积极争取和主动工作,长江电力完成了认股权证发行,这是我国资本市场首次发行具有股权融资功能的权证产品。
财务管理:管好每一分钱
长江电力在力争多发电的同时,以资金管理为重点,强化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思路和方法上大胆创新。2006年全年财务费用较债务结构调整前降低2.2亿元,并为今后几年财务费用的控制奠定了基础。
在满足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长江电力积极运用多种金融工具,优化债务结构,加大内部挖潜,调减成本开支预算,调整资本结构,实现了存款与负债规模“双降”,资? ?与债务结构“双优”。通过建立中长期资金预测模型,加强了短期资金预算管理;通过推行月度资金预算管理,减少了资金沉淀,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协议固化63亿元银团贷款利率,巧借长江电力品牌价值,有效规避利率风险,贷款期内每年将节省利息支出2000万元;通过加强预算项目的审核,加大了内部控制力度,规范了招投标、合同管理,从项目支出源头引入竞争,使长江电力在维护材料、大修理、水费、人员经费等较往年又有所降低。
发布日期:2007年0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