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共迎三峡旅游黄金时代
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共迎三峡旅游黄金时代
□ 本报记者 吴豪强
长江三峡是世界上最吸引人的风景区之一,壮美的自然风光得天独厚,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底蕴深厚,是我国吸引入境游客、参与国际旅游市场竞争的拳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把长江三峡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三峡区域经济、社会谋求更大的发展,这是国家把旅游作为三峡库区四大产业发展项目之一,让移民早日脱贫致富的目标,也是三峡区域旅游界有识之士的希望与梦想所在。
宏伟大坝引领旅游
古老三峡新增魅力
三峡工程建设极大地提高了三峡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宏伟的三峡大坝为三峡区域增添了一项举世闻名的垄断性旅游资源,古老的三峡新增了无穷的魅力。
近几年来,在以三峡大坝为核心的新三峡旅游推动下,三峡旅游逐步升温,高潮迭起。仅以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市为例,2005年,该市的旅游业创造四个“100万”奇迹:宜昌市夷陵区所属景区游客接待量突破100万人次,达到135万人次;宜昌市秭归县游客接待量突破100万人次,达到121万人次;三峡大坝旅游区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宜昌市旅行社接待国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达到110万人次。
三峡旅游空间的“另一极”重庆市,旅游经济也是“涨”声一片。2005年,该市的三峡旅游景区共迎来游客755万人次,收入达2.6亿美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5%。
有关部门预测,2006年三峡旅游形势依然看好。
繁荣之下存在隐忧
三峡旅游亟待扶持
在这一片大好形势的背后,有识之士却看到了隐忧:三峡旅游地跨重庆和湖北两省市,旅游资源难以整合,旅游优势难以发挥;游船价格不稳定,忽高忽低,成为影响三峡旅游的“顽疾”之一;在旅游宣传和景观包装上各自为战,甚至“打内战”,旅游“蛋糕”难以做大;等等。
身为旅游界人士的全国人大代表蒋绍华担忧地说:“三峡景点分布在重庆和湖北,行政区划上就是一个整合难题,在收入上又怎么分配?我们都希望能整合出一个全新的三峡,做大做强三峡旅游。”
在今年的“两会”上,蒋绍华提交了一份“呼吁尽快制定《旅游法》”的议案。“国内针对旅游业的立法严重滞后,只有《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管理条例》、《出境旅游管理办法》等零散的几个 法规。”蒋绍华说,这些法规不仅数量少,而且涉及面窄,大多数都是政府部门的行政法规,颁布多年久未修订,存在很多局限性。“旅游业存在的一些乱象,不通过专门立法是很难解决的。”蒋绍华说。一是不正当竞争。比如说,花大价钱开发的旅游产品,竞争对手很快就能模仿,而原创旅行社却得不到法律保护。“旅游产品算不算知识产权,现有法律没有明确。”蒋绍华说。二是游客维权太困难。游客遭遇宰客行为,虽然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但游客在当地人生地不熟,而且停留时间短,想维权谈何容易?三是盲目开发旅游项目。蒋绍华说,由于没有加以规范控制,现在的许多旅游项目都是“拍脑袋工程”,盲目投资,对旅游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
来自三峡库区的一些代表和委员建议,旅游是关联带动性强的经济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培育库区新的生产力,极大地促进服务行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为三峡库区移民增加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在近几年的移民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可贵经验。要尽快贯彻和实施国家颁布实施的《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大对三峡地区旅游业的支持力度,把长江三峡建设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建成三峡库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把旅游发展与库区移民、库区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让更多的库区移民在旅游和相关产业中就业并安稳致富。
代表和委员们还建议说,国家要高度重视三峡旅游业的发展,要给予三峡库区旅游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等项目更多的财政和金融支持,要给与三峡库区旅游企业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要重点扶植三峡大坝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品牌项目,培育大型龙头旅游企业,舞活三峡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龙头,从而带动移民经济的发展。
国家确立发展目标
三峡旅游前景广阔
早在2004年7月8日,国家旅游局、国务院三峡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交通部、水利部就联合发布了《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并予以实施。
按照该《规划纲要》,三峡库区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将三峡旅游建设成以新三峡为品牌,以自然生态观光和人文揽胜为基础,以休闲度假和民俗体验为主体,以科考探险和体育竞技为补充,融生态化、个性化和专题化为一体,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三峡旅游发展空间架构为“两极、三轴、三区、四带”。“两极”分别为重庆都市旅游增长极和宜昌都市旅游增长极。“三轴”为 以重庆和宜昌为两大节点的包含传统三峡旅游线路的主轴线;以辐射带动神农架、大宁河、恩施、张家界、湘西、同仁等地的“湘鄂陕”辅轴线;以辐射带动川东、渝西、赤水河等地的“川渝黔”辅轴线。“三区”为重庆大都市商务旅游片区、新三峡生态?文化旅游片区、两坝一峡?水电明珠旅游片区,是三峡区域旅游核心区。“四带”为赤水河旅游辐射带、乌江―梵净山旅游辐射带、清江旅游辐射带,是三峡区域辐射区的子区域。
鄂渝联合制定公约
黄金时代即将来临
经过多年的宣传和发展,三峡旅游已经形成独特、鲜明和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品牌形象。旅游界有识之士已认识到:合则共赢,分则两败。
在这种共识下,湖北省和重庆市两地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已达成紧密合作协议,联手把三峡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的最佳目的地。
为迎接今年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后新的旅游高潮,消除游客反映强烈的价格恶性竞争“顽症”等影响,今年2月下旬,三峡区域100多家旅行社的负责人汇聚宜昌市,举行规范三峡旅游价格协调会,共同制定了严禁恶性竞争的行业自律“公约”,并首次对不同档次的大小三峡3日游、大三峡至神农溪3日游、神农架至神农溪4日游等三峡旅游主要线路,制定了行业指导价格。
3月3日,宜昌市旅游局负责人宣布,“以往旅游市场上鄂渝两个‘三峡’同场叫卖、报价混乱的局面将成为历史。”
在今年3月24日至26日举办的华中旅游博览会上,湖北省和重庆市联手以统一的整体形象,展示了长江三峡旅游资源。
这一切都告诉人们:新三峡的黄金旅游时代即将来临。
发布日期:2006年0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