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三峡航运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三峡航运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本报据新华社消息 三峡工程蓄水一年来,三峡库区的通航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使三峡航运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三峡工程成功蓄水后,过去布满急流险滩的川江航道变为平湖静水,长江航道由3级提升为1级,三峡水路货运由此异军突起,掀起了一股货运热潮。在蓄水前,库区周边地区,包括陕西、湖北、贵州、四川等地,大量货物选择陆路运输。蓄水后,水路运输凭着诸多优势,占尽三峡库区交通运输的天时地利。长江十大枢纽港之一的万州红溪沟港区工程负责人张晓天说,蓄水前,万州港及其下属多个港区,货物年通过能力仅123万吨,现在达到505万吨。万州港每年运输旅客人数也由蓄水前的500万人次升至1050万人次。

  据航道部门介绍,蓄水前,川江段有众多的控制河段,只能一个船一个船陆续通过,增加了船舶通行时间。而且,很多河段限制大型船舶夜航,从重庆到宜昌,600多公里水路,货船要航行数日才能达到。而现在,夜航限制取消了,控制河段也没有了,加上水面平坦,仅需20个小时就能到达。

  重庆市万州港口有限责任公司水运经济师李象龙告诉记者,库区蓄水后,由于水的流速减缓,最大流速由原来的每秒3米变为每秒0.6米左右,水的阻力微乎其微,与在静水中航行无异,因而船的拖带量大幅增加。以前,拖轮在长江江面上最多能拖2000吨,而现在可以拖6000吨至8000吨。

  自三峡船闸试通航以来,船闸通行能力在逐步提高,已由最初的平均每天通过17个闸次提高到现在的平均每天通过27个闸次。到今年5月底,船闸通过船舶已达6.3万多艘次,通过旅客190多万人次,通过的货物已超过2900万吨。货运量与历史最高年份的1800万吨相比增加了1100多万吨。

  据航务部门的调查,蓄水一年来,水路货运业成本下降了40%左右。蓄水后,三峡库区水运每吨公里运价为0.06元左右。水运由于可以实行集装箱式的运输,今后随着库区三四期水位来临,通航条件将不断改善,重庆万州便可以通江达海,实现江海联运,因而运输能力还会大大提高。 
 
  鉴于水运的环保、能耗低、单位成本低等优势,三峡蓄水后,许多企业纷纷开始介入水路货运业。库区蓄水前,重庆万州区仅有六七家煤炭水路运输企业,一年后竟发展到了30家左右。据了解,目前三峡库区一些企业正在改装船舶,换成小功率大动力,增大船舶的 运载能力。

  万州区航务管理局局长李鸣亮说,由于蓄水后水位明显升高,库区大部分码头作业条件得到根本改变,一批现代化的新码头陆续兴建,改善了库区港口货物运转环境,为构建现代化的库区水运体系创造了基础条件。

  李鸣亮认为,三峡库区是联接长江三角洲与西南经济区通道上的一个节点,这里将会形成水上交通的一条大动脉,给库区水运带来无限商机。
 

发布日期:2004年0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