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建设著风流
□ 本报记者 彭宗卫
国人同圆世纪梦
历史清晰地告诉我们,长江安澜,民族兴旺。
自汉朝到清末的2000年间,长江共发生洪灾214次,平均每十年一次。二十世纪的100年间,长江发生了五次大洪水。在最近一次的1998年,60天里长江出现8次流量超过每秒60000立方米的洪峰。上百万子弟兵和人民群众在长江两岸进行了三个月的抗洪抢险,虽然保住了大堤,但直接经济损失近2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修建一个三峡工程的总投资。
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一天: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1993年1月3日,国务院一号文件决定,成立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全面负责三峡工程建设和未来的经营。40多年跟着江河走的著名水电专家、能源部原副部长陆佑楣,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
陆佑楣一到三峡,就提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立志建设三峡、开发长江的号召:“为我中华,志建三峡”。这个响亮的口号,反映了两万多名三峡建设者的共同心声,也成为他们建设三峡的精神支柱。
1993年,三峡工程在坝区征用了15.28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开始了大规模的场地平整、场内外交通道路建设,以及施工供电、供水、通讯、房屋、仓库等设施建设。
1994年,在工程准备如火如荼开展的时候,10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三峡工地。12月14日,李鹏总理向世界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995年,三峡库区一期水位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全面启动。
十年建设著风流
时间进入1996年,三峡工程建设气氛越来越浓烈。8月,中国当时跨度最大的悬索桥――西陵长江大桥正式通车。12月,宜昌三峡机场通航。11月下旬,标志着三峡工程二期工程正式拉开序幕的大江截流工程开始启动。
1997年是三峡工程建设史上一个转折点。10月1日,亚洲载重量最大的公路大桥――三峡工程覃家沱大桥建成通车,三峡工程对外交通建设全部完成。10月6日,全长3.5公里的三峡导流明渠正式通航;11月8日,三峡建设者一举腰斩长江,实现了大江截流。紧接着,11月15日,二期围堰上游防渗墙工程启钻开工。12月11日,左岸电站厂房坝段浇筑第一罐混凝土,三峡主体工程浇筑拉开序幕。
为了确保三峡工程建设质量,中国三峡总公司根据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令、法规,结合三峡工程建设实际,制定《三峡工程质量管理办法》( 试行),并于1998年1月正式执行,这就是广泛流传的“三峡标准”。
1998年5月1日,三峡临时船闸通航。8月27日,被称为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三峡二期围堰防渗墙工程全面告捷。这一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从6月到9月,三峡坝区连续出现8次流量大于每秒6万立方米的洪峰,二期土石围堰经受住严峻考验,实现了滴水不漏。9月12日,二期基坑积水抽干,万古江底首见天日。12月25日,永久船闸主体闸段开始浇筑第一方混凝土。到1999年7月,三峡永久船闸及高边坡近4000万立方米花岗岩开挖工程基本完工。
1999年,三峡工程建设开始进入最为艰巨的施工阶段,8月份,三峡混凝土浇筑月强度突破40万立方米,打破了由前苏联古比雪夫水电站保持的月浇筑36.5万方的世界纪录。到10月底,三峡混凝土浇筑总量打破了由巴西伊泰普电站保持的年浇筑320万方的世界纪录。这一年三峡工程共浇筑混凝土458万方。船闸地面深槽开挖结束,转入混凝土浇筑。
2000年1月24日,左岸电站厂房首台机组基础环在一号机安装就位,电站厂房施工由此转入土建与基础埋件安装并举阶段。3月31日,总长5411米船闸地下输水系统工程开挖全部结束。7月13日,船闸挡水前缘的一闸首提前达到185米高程。9月15日,泄洪坝段22个导流底孔全部封顶形成。
2001年是三峡工程金属结构制作安装的高峰年。3月20日,船闸北线北边墙最后一节人字门吊装就位。左岸厂房一号机蜗壳最先完成二期混凝土浇筑。9月11日,左岸电站厂房首节屋架开始封顶,电站建设全面转入机电安装阶段。11月22日,三峡工程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本体开始安装。12月6日,船闸24扇人字门全部吊装就位。
2002年,三峡二期工程建设进入一个转折阶段。5月1日、7月1日,三峡二期工程上下游围堰破堰进水、三峡大坝从此承担起永久挡水的使命。9月1日,双线五级船闸正式开始有水调试。9月15日,泄洪坝段导流底孔开启,大坝进入永久过流状态。10月26日,左岸大坝封顶,全线达到设计高程。双线五级船闸完成了无水和有水调试。11月6日,三峡导流明渠截流成功。12月16日,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浇筑正式开始,4个月后,这座高程达140米的碾压混凝土围堰提前完工,打破了多项施工中的世界纪录。
2003年5月25日,三峡库区进入蓄水准备期,6月1日,三峡工程下闸蓄水,到6月15日,三峡水库水位将 蓄到135米高程。“高峡出平湖”的梦想将初步化为现实。
筑起一道创新大坝
三峡工程工程量巨大,质量要求特别严,工程投资巨大,难题重重,如何建设好三峡工程?
中国三峡总公司坚持科学求实的态度,通过学习吸引全球先进的工程技术成果和管理经验,确定采取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的工程管理模式。他们向国家建议设立三峡基金,并根据市场和政策环境,提出了“保证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保持合理的资本负债结构,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控制项目财务风险”、“多种渠道,多种方式,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融资创新思路,确保工程建设所需资金。2001年,国家批准三峡总公司作为国家授权的投资主体,实施长江流域的滚动开发。
如何用好三峡工程每一分钱?三峡总公司打破传统做法,采取“静态控制,动态管理”投资控制办法,用严密的制度管住人的行为,不搞哪个领导一支笔。同时,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建立资金结算平台。整个资金的流程中,相关部门都可以随时了解资金的动态。这样做,既保证了资金安全,又及时满足了工程需要。
在一些重大技术方案的决策上,中国三峡总公司放眼全球,大胆创新,如选定了当前国际最先进的塔带机为二期混凝土工程主要施工手段,成功地开发了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三峡工程是一座巨大的熔炉,他吸收当今世界工程技术界的一切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积极创造一流的施工环境,严格按照一流工程的要求,打造一流队伍。一些外国知名专家参观三峡工程后,由衷地说:“十年前,中国人成批成批地跑到外国去学习大坝技术。十年后的今天,世界上最好的大坝施工技术在中国,在三峡工地。”
过去十年中,1997年11月8日实施的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工程,荣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荣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11月6日实施的导流明渠截流工程,被两院院士评为2002年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一。十年里,三峡工程使用专利技术700多项,其中,有96项是在工程建设中采取技术革新或发明的专利。
创新是三峡工程的灵魂。过去十年,三峡建设者筑起一道举世闻名的创新之坝。
发布日期:2003年06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