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三峡工程招标投标制
□ 本报记者 范明强
三峡工程开工10年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全面推行项目招标承包机制,丰富和完善了我国招投标法的具体内容,成为三峡工程最成功的经验之一。它为高质量、高速度地建设好三峡工程,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自1993年至2003年5月末,三峡工程主要项目招标570个,招标合同金额336.89亿元,占三峡工程同类合同的80.7%。所有公开招标的项目,工程质量均达到设计要求。
一、敢于创新,用招投标这一市场经济的办法选择承包商
我国水电建设长期以来执行的是计划经济,总是按照国家下达的计划行事。企业的一切都由国家包下来,不管有没有工程任务,都有大锅饭吃。后来,在水电建设战线上,虽然也进行过一些工程的招标投标,但大多数是区域性的,工程在哪个地方,哪个地方的企业中标就多。这个时候的招标投标,仍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
三峡工程规模巨大,几百亿元的物资、设备及其施工承包市场,吸引了中外企业和厂商的目光。面对众多的物资设备供应商、面对众多的建筑队伍,如何取舍?如何避免各种关系的干扰,择优而用?这是摆在三峡建设决策者面前的首要问题。三峡建设的决策者们,不因循守旧,敢于创新,决定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采用招标投标,为三峡工程建设挑选优秀的施工队伍和物资设备供应厂商。他们结合三峡工程建设的实际、吸收当时世界银行贷款工程所用的FIDIC条款范本来编制招标文件。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吸纳国家各行业的成熟做法,逐渐修订完善并最终形成了具有三峡工程特点的招标范本。
三峡工程推行的招投标是全方位的,无论是主体工程还是附属工程;无论是土建工程还是机电工程,无论是设备供应还是内部装修,无论是外商企业还是国内企业,均采用招标的办法。它打破了地域限制,无论你离三峡工程所在地是近还是远,无论你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你属于本系统还是外系统,只要你是最优秀的队伍,拥有最过硬的技术和管理、最先进的设备、最佳的物资,你都可能拿到三峡工程的“入场券”。
招投标制的选择,为竞标者创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优秀的建筑施工企业、物资供应商和设备制造商参与竞标,从而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保障了国有资金的有效使用。这种体制的选择,为确保三峡工程的质量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些企业和厂商通过三峡工程建设的锻炼,提高了企业本身的素质,为进一步开拓市场,打下了基础。
二 、建立既符合市场机制,又符合三峡工程特点的招标体系。在《招投标法》颁布实施后,三峡总公司成立了招标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三峡工程的招标工作,并制定了《总公司招标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
在工程设计、招标、合同实施等工程建设管理的诸阶段中,招标工作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管理工作的核心――“合同条款”酝酿生成于招标阶段,承包商的优劣、机电设备和物资材料质量均由该阶段决定。招标工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三峡总公司十分重视该阶段工作,始终把它作为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来抓。
一是不断研究科学规范的评标方法,使各评分因素的权重设计更合理,评分力求科学,减少人为因素。
二是严格招标文件编制工作,将重要项目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交由三峡总公司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亲自主持。成文后,再提交总经理办公会审议批准。
三是建立评标专家库,科学合理地选取专家评标。鉴于一般的行业或地方政府专家库无法满足三峡工程需要这一特殊性,三峡总公司便自行建立了自己的专家库,可根据需要随机抽取专家。
四是加强标底的编制和管理,以控制项目的投资。虽说对标底的设置与否存在争议,但在三峡工程招标中标底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峡总公司一般采用AB法确定评标标底,把业主标底和市场价格综合起来,以求更加公平合理地评价投标人报价水平。对货物采购不常设标底,但要事先作些市场调查,了解市场行情,做到心中有数。
五是坚持集体决标。对所有重大项目的招标,三峡总公司领导总是充分尊重专家们的意见,在专家评标组提供的《评标报告》的基础上,集体决标。这样确保了招标投标中的科学、公正,既避免了行政干预、暗箱操作,杜绝了条子、面子、走后门、拉关系等弊端;同时又避免了招标决标中的失误。
公正科学的招标投标制,使三峡工程能从容地挑选最优秀的施工队伍、最优秀的设备制造厂商、最好的物资供应主渠道、最先进的设备。招标投标制,使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三峡工地集中,坝区方圆15.28平方公里汇集了国内最精锐的水电施工队伍,汇集了全世界最先进的施工设备、汇集了全世界最优秀的水电工程技术人员。1998年12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李鹏,在考察三峡库区移民和枢纽工程工地时就说,“参加二期工程建设的单位,像水电十四局、一局、四局、八局、武警水电部队等,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几支英勇善战、功勋卓著的水电队伍。”
招标投标制给三峡工程建设带来了无 限地生机和活力。三峡工程招标投标的成功运用,为中国的招投标立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发布日期:2003年0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