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接受意大利《共和国报》资深记者贝尔纳多?瓦里专访实录
□ 本报记者 王媛华
11月17日,正是桔红橙绿的金秋时节,意大利《共和国报》资深记者贝尔纳多?瓦里自费踏上了三峡这片他不曾来过的热土。在实地参观了三峡工程之后?他为三峡建设者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坝感到震撼。当金色的三峡像一幅图画呈现在他面前时,这位满鬓飞霜的老人,满怀着对三峡工程建设者的敬意,采访了三峡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
意大利《共和国报》是意大利发行量最大的两家报纸之一。瓦里作为该报资深记者,曾任常驻巴黎的首席记者,并曾于1971年采访过周恩来、1980年采访过邓小平。
两位老人、同时又是两位智者的巧问妙答,令整个采访过程溢满了幽默、诙谐的情趣。
瓦里:您现在领导的三峡总公司所组织修建的三峡工程(大坝),像万里长城一样大,了不起!工程建设需要多少时间?
陆佑楣:长城有数千公里长?三峡大坝只两公里长?修长城前后延续上百年?建三峡工程只要17年。已经过去了11年,到2009年成功。剩下的这一部分(手指着会客室的一幅三峡大坝的全景图说)还要6年完成。
瓦里:1963年,我参加过法国尼罗河阿斯旺大坝会议。那时,我看那里的人一按按钮,水流就改变了。去年,我又去了阿斯旺水坝。但今天看了三峡大坝后,我感到,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坝。尼罗河虽大,但长江比尼罗河更大。
陆佑楣:长江比尼罗河短,但水量比尼罗河大。阿斯旺水库比三峡大得多?但发电量比三峡要少得多。
瓦里:在尼罗河上,建坝曾引起过不少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建坝后,两岸良田受到影响,经济遭到破坏。
陆佑楣:那么事实是怎样的呢?在建前产量高?还是建后产量高?我也曾经访问过阿斯旺,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是,因为兴建了阿斯旺水坝,两岸的良田得到了保护,?农作物?比建坝前产量增加了,丰收多了。
瓦里:修三峡大坝也有过争论,人们对环境问题、文物问题等提出质疑。事实上有没有影响呢?
陆佑楣:提出这些疑问,对三峡工程是非常重要的。这牵涉到为什么要建三峡大坝。因为长江洪水灾害频繁。记忆犹新的是1998年出现的一次大洪水。历史上长江每十年出现一次洪水灾害。长江中下游两岸人口密集,有着广袤富饶的平原,洪水一来,这些地区的人民生命及财产都受到威胁。这表明自然生态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这要求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保障居民、农业、城镇的安全?改善已 经失去生态平衡的生态环境。
三峡工程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防洪,解决下游洪水灾害问题。三峡工程建成后,当长江流域出现大洪水时,三峡大坝可以拦截221亿立方米洪水,保障下游安全,可使中下游防洪能力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瓦里:221亿库容是什么概念?
陆佑楣:221亿库容是指汛期三峡水库有这么大的容量来拦洪。这将使中下游2300万亩耕地、1500万人口的安全得到保障。这是修三峡工程最主要的目标。应该说,修建大坝改善了原来的生态环境。另外,由于有了这么高的大坝,我们可以得到清洁能源。它一年的发电量,相当于燃烧5千万吨煤炭。由于用水替代了煤,可以每年少向大气层排放1亿2千万吨的二氧化碳。还可减少因二氧化碳形成的酸雨。这不仅对中国环境是一个改善,对整个地球环境的改善也是有意义的。
这是三峡工程对环境有利的一面。
但是,不利的一面也是存在的。它要淹没土地,但淹没的都是一些贫瘠的土地,数量很少;它要搬迁居民113万人口,但搬迁的都是一些贫穷落后地区的人口。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这些人搬迁后生活质量得到了跨越式提高。这也是三峡工程由不利的一面转换为有利的一面。
三峡水库没有大量森林,不是自然生态非常好的地区,当然也会淹没一些文物,这是古代居民在这里留下的一些遗迹。但三峡工程兴建后,一些重要文物都得到了搬迁和保护。利与弊比较,利大于弊。所以中国政府于1992年作出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定。
瓦里:陆总是工程师出身吗?
陆佑楣:是的。
瓦里:中国有很多领导人也都是专家出身。我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水利一直很重要。
陆佑楣:是的。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样很重要的。
瓦里:您参观过其它国家的水坝吗?
陆佑楣:参观过一些国家的大坝,像法国、德国的,但没去过意大利。
瓦里:为什么三峡工程没有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
陆佑楣:三峡工程这么大,不可能依靠国外的贷款。如果国际贷款用于三峡工程,其它的工程就得不到支持。所以,我们从没向国际金融组织申请过贷款。但我们进口的设备利用了出口信贷。在欧洲,如法国、德国银行都向我们贷了款,但总数不超过10亿美元。
瓦里:三峡工程原来预测要花多少钱?
陆佑楣:三峡工程原来预测资金投入250亿美元,现在预测只需220亿美元。
瓦里:能知道您的年龄吗?
陆佑楣:70岁。能知道您的年龄吗?
瓦里:我的年龄太大了,不敢说。
陆佑楣:年龄越 大越有学问。
瓦里:和您差不多吧。我希望年轻。但是我已经是年轻的老人了。我第一次访问中国是32年前。我对中国近年来的变化感到惊奇。您在孩提时代能想像得到这样的变化吗?
陆佑楣:每一个国家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富强,人民的生活条件改善。中国在这30年里,走上了一条非常正确的道路,发展得很快。
瓦里:您年轻时,对中国向往的目标和中国的现状有什么不同吗?
陆佑楣:年轻的时候,不能想得这么远。但都希望中国越变越好。中国和其它国家一样,走过一段弯路,但很快得到了纠正。
瓦里:中国现在进步了,强大了。您在中国的建设中,有没有感到传统的东西正在消失,您是否为此惋惜?
陆佑楣:整个社会和人类都在不断地向前发展,过分怀旧,会阻碍前进。但传统的东西并不会轻易消失,有些文化特征是永远也不会消失的。这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样。意大利的文化不会消失,中国文化也不会消失,但会有新发展。
我们必须承认,已经老了,只有有这种勇气的人才会感到年轻。我祝您年轻!
瓦里:我是没有未来的年轻人。谢谢您。
发布日期:2003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