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凉山日报】走出一条和谐的移民之路

  (凉山日报记者 郭舒曼)2002年,溪洛渡水电站立项上马。从这个时候开始,在四川凉山“东大门”雷波县甚至整个金沙江下游范围内,出现了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新兴名词——移民。

  众所周知,水电建设,移民先行。水电开发基础在移民,关键在移民,难点也在移民。

  10余年间,肩负着全力支持国家大型工程建设的重任,雷波县历届县委县政府走前人未走之路,顾全大局,勇挑重担,开创性地建立了水电大州移民工作的“雷波经验”,出色地完成了溪洛渡水电站工程雷波库区15470人的移民及迁复建工作。

  好风凭借力。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的移民工作顺利推进完成,为溪洛渡水电站如期下闸蓄水打下坚实的基础,助力了县域经济的腾飞,同时也赋予了金沙江畔移民新内涵。


三峡集团援建的雷波县万涡村  资料图片  摄影:黄正平 

  标尺

  “三公”准则的落实

  雷波,典型的山地县,地势西高东低,相对高差3751.5米。

  在完成基础的移民房屋、人口登记之后,土地及林木调查复核的数据成为了移民补偿的重要依据。而这天然的地势落差,也给前期开展的实物指标调查工作带来了相应的难度。

  山高、坡陡、沟深、面广。从山崖到江边,每一颗树,每一株苗,每一寸土地,都必须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公平性,这也是移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焦点。

  解决焦点,攻克难点。在深入调查研究和试点的基础上,溪洛渡水电站雷波库区土地及林木调查复核工作建立“公开、公正、公平”和“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原则,开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引导和实物指标调查复核工作。

  这其中,土地的丈量、青苗的清点,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不但需要开展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还要求干部政策性强,细致认真,公正合理,做到移民群众该得的一分都不能落下,不能得的一分也不能多给。


新村房屋整体风貌  资料图片

  通过前期的工作磨合,各方密切配合,相互理解,雷波县进一步完善了“地类测绘由地勘院负责施测及地类认定,零星林木调查复核由成勘院技术把关”的实物调查工作机制和现场争议协调处理机制,参与各方基本做到了认识统一、顾全大局、求同存异,共同推进调查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促进了调查工作的顺利推进。设立一线指挥,也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同时,雷波县还充分发挥村组干部、群众代表的作用。不但要求调查涉及库区村组的所有村三职干部、组长都参加调查工作,还在每组邀请2名群众代表全程参与。

  实践证明,这种鼓励和引导村组干部、群众参与调查的做法非常有效。通过他们对移民政策、调查技术规范从了解到理解到支持,并进而宣传、引导、组织群众配合调查工作,确保了工作的顺利推进。

  辛勤耕耘必有收获。2007年5月19日,在闷热潮湿的金沙江畔艰苦奋战多日后,工作队完成占可研面积32%的实物调查工作,其余涉及乡镇立即重新组建工作队入村入户,实物调查工作在金沙江畔全线铺开。


马处哈三峡新村  资料图片

  认识

  和谐移民的启示

  移民工作难不难?当这样一个问题,再次摆在历年参与溪洛渡水电移民工作的雷波县各级干部面前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难!”当然,现在的他们是笑着说“难”。因为,当年的难已经成为众多移民工作者阅历中最深的回忆和收获。

  移民工作的难,到底难在什么地方?

  首先,祖祖辈辈生活在金沙江畔的移民群众,对这方养育了自己的山山水水有着深厚地情感,依恋故土之情难以割舍。移民深情地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狗窝”。

  其次,移民群众的财产补偿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移民工作的核心所在。这项工作做不好,后续工作无法推进。

  再有,溪洛渡水电站雷波库区移民工作涉及该县15个乡34个村73个村民小组,淹没总幅员面积52082.13亩,淹没房屋面积261882.38平方米,淹没零星经果树合计104.3535万株,需搬迁人口约15470人,面积广、时间紧、任务重,加之专业性强,内容复杂。

  一边是国家大型水电项目的支持与建设,一边是涉及到的庞大人群、数据和工作量,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系列工作都属“无参照模式”。为此,雷波县委县政府立足于“服务溪洛渡,建设新雷波”这一思路,举全县之力启动了溪洛渡水电站雷波库区移民工作。

  “有多少移民,就有多少想法!”工作虽启动,但移民的不舍情绪、政策的宣传理解、措施的设立标准、工作的进度缓慢……系列问题泉涌般一触而发。

  “问题出在哪里,就从哪里找突破口!”雷波县快速摸清问题根结:以人为本做工作。因为移民工作不仅是细致的实际工作,更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

  成立移民政策宣传组,走村入户开展宣传。工作一铺开,涉及移民的15个乡村村户户都遍布着宣传组的足迹。

  同时,雷波县还特别抽调成立了由各单位党员干部组成的“返乡团”,分别到自己熟悉的乡镇和移民户家中开展思想政策宣传工作。通过对国家大项目建设重要意义的宣传,移民群众充分认识水电开发在国强民安中的重要意义,“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的全局意识逐步建立。


新村肉兔产业

  2007年1月23日,雷波县首先在南田乡启动了库区实物调查试点工作;同年3月16日,又连续启动了五官、千万贯两个乡的实物调查试点工作。

  在千万贯乡试点的时候,试点工作队队长、相关单位负责人在现场为群众答疑解惑,解答群众提出的疑问、意见和要求,并作政策宣传引导,动员群众配合调查。

  在这次会上,20余名群众代表作了发言。而试点工作队队长就群众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进行了综合性的答复和政策宣讲,相关单位负责人作补充。移民群众的诉求得以回应,移民工作也迈上了正轨。

  当年6月26日,溪洛渡水电站雷波库区围堰高程以下的千万贯乡垭口村半边街组移民苏达几一家三口,签字确认后率先搬迁,拉开了围堰移民正式搬迁安置的帷幕。

  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和谐移民之风就这样,一天天、一步步、一点点地吹拂在了金沙江畔。

  做法

  创新工作的实践

  都说移民工作是天下第一难事,对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雷波县来说,更是贴切。在雷波县委县政府的有力组织下,在全体移民干部的艰苦努力中,“雷波经验”孕育而出。

  ——加强领导,强化责任。雷波县高度重视库区实物调查复核工作,将其纳入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优先安排、优先保障。库区实物调查工作开展后,县委县政府先后从县级机关、相关工委、乡镇、村组抽调干部200余人参与,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力量。同时实行县领导包片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将实物调查工作纳入了各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及单位负责人的年度考核。

  ——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县委、县政府联合三峡集团、成勘院、中南院成立了库区实物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地方政府组织、协调,设计院技术牵头,业主参与,综合监理全程监督”的工作体制开展实物指标调查复核。领导小组四方坚持“规范调查、注重质量、保障进度”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实物调查工作机制,及时调整工作部署,确保了实物调查和围堰移民工作的顺利推进。

  ——严格程序,注重质量。实物调查工作操作程序性强、质量要求高,对此雷波县委县政府先后组织多次业务培训,培养了一支责任心强、素质较高、业务熟悉的工作队伍,保障了工作质量和进度。在开展实物调查时,做到地方政府、业主、设计院、监理人员及农户户主共同到场、共同调查、共同签字确认。在工作组织上,按照先进行户口清理整顿、后开展实物调查,先围堰、后库区的程序开展工作,优先保障围堰实物调查和移民搬迁安置,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确保工作的如期完成。

  ——严肃纪律,防止违法。库区实物指标调查关系国家和移民群众利益,为做到实物调查工作严肃、公正,确保调查质量,雷波县纪委、监察部门以文件形式下发了《溪洛渡水电站(雷波)库区实物调查复核建卡工作纪律》,并切实加强对实物调查工作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实物指标外业调查工作结束后,县纪委、县委组织部、监察局、人事劳动局、移民局还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溪洛渡水电站(雷波)库区实物指标调查复核专题自查自纠的通知》,开展实物调查违规违纪行为自查自纠,确保库区稳定。

  成效绝非偶然。工作顺利推进的背后,凝聚的是雷波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奋战的结晶,也渗透着各级移民工作者的心血和辛勤汗水。


新村道路和路灯

  雷波,用辛劳与汗水,用实践与创新,走出了一条和谐的移民之路。

  

禄劝汤郎乡赊么五组移民搬迁入住乌东德新村

  收获的秋季,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汤郎乡细柞村委会赊么五组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支持“国之重器”乌东德水电站建设,搬迁到乌东德新村安置点。10月13日至14日,赊么五组移民搬迁任务顺利完成。

  赊么五组移民43户148人,其中41户145人搬迁至乌东德新村, 2户3人自行安置。本次移民搬迁投入货运车、客车、警车、救护车,工作保障车等40余辆参与搬迁工作。汤郎乡、禄劝县卫计局干部职工、汤郎乡应急分队、乌东德镇组织30余人参与新村点货物搬运下车,共100余人参与搬迁工作。

  移民搬迁工作启动以来,汤郎乡积极主动对接县挂钩单位,共同研究搬迁安置工作,针对自行安置户、过渡安置户、搬迁入住户等不同情况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采取自行搬迁、集中组织搬迁等方式安置。

  本次移民搬迁工作前期准备充分,群众工作做得详实。领导干部带头发扬吃苦耐劳作风,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帮助移民群众搬运物品和上下车。现场没有发生一起事故,没出现一起矛盾纠纷,没损坏一件移民物品,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协调解决入住移民反映的问题,干部和移民群众齐心协力、包容理解,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顺利完成。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