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三峡工程防洪作用显现

  【《财经》实习记者 韦雪】“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或者叫防洪效应是三峡工程的效益之首,是排在第一位的功能。”7月21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做出上述表示。

  入汛以来,长江上游干流发生了1987年以来的最大洪水,三峡水库也出现建库以来最大的入库流量。三峡坝址最大峰值流量达7万立方米/秒。据刘宁介绍,目前三峡工程水位达到了154米左右,有效地拦蓄了40亿立方米洪水,有效地控制了下游荆江河段水位。

  “以长江中游的枢纽港口‘城陵矶’为例,该处的行洪能力为60000立方米每秒,如果没有三峡工程调蓄,这次将超出保证水位。这是三峡水库起到的重要作用之一。”刘宁进一步解释。

  三峡工程防洪库容为211.5亿立方米,在对其防洪功能的设定上划为三段:从目前汛限水位145米处向上10米范围内约56.5亿的防洪库容,用于对洞庭湖口城陵矶水文站的水位进行调度。在此之上,直到171米高程,约125.6亿的防洪库容是针对荆江沙市河段防洪安全而设置的;而在171米到175米高程仍然还有 32.9亿的防洪库容是针对千年一遇以上的大水,或者类似于1870年的大水,对荆江河段进行调度。

  刘宁强调,三峡的防洪库容并非整个221.5亿库容统统拿来针对任何一场洪水进行无序的调度,而是按照规划科学调度:即用水利工程适当地削峰拦洪、适度地控制泄洪、适时地进行调蓄错洪。

  此外,与1998年长江全流域性的大洪水相比,今年长江流域的降雨量比1998年偏少两成。由于三峡工程的调蓄作用,目前,长江中下游水位比1998年同期偏低1米多,但长江中下游一些河段和两湖(鄱阳湖和洞庭湖)还是接近或者超过了警戒水位。

  刘宁表示,目前中国仍处在“七下八上”(即七月下旬、八月上旬)防汛的关键期和台风活跃期,淮河上游目前仍有持续降雨,此外北方地区的黄河、松花江、海河等也面临着一些降雨过程,防汛抗洪形势十分严峻。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会同民政部统计,截至7月20日,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超过700万公顷,受灾人口1.1亿人,因灾死亡701人,失踪347人,倒塌房屋64.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1422亿元,其中人员伤亡九成以上为局部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所致。

发布日期:2010年07月22日